• 397863874/2020-00112
  • 荥阳市人民政府
  • 通知
  • 2020-08-29
  • 2020-08-30
  • 意见
  • 荥政文〔2020〕93号
  • 有效
  • 2021-08-29
荥阳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各乡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优化文化旅游产业政策环境,充分发挥文化旅游产业在我市经济转型、产业升级、民生改善、环境提升中的促进作用,构建全域共建、全域共融、全域共享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新模式,提升文化和旅游产业竞争力和影响力,加快全域旅游发展步伐,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特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及河南省、郑州市文化旅游大会有关精神,坚持文化引领、产业融合、生态优先、开放合作、创新驱动,以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为主线,以全域旅游为主导,着力打造优质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加快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六美”荥阳更加出彩。

(二)工作目标。充分发挥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突出历史文化、红色文化、生态休闲、乡村旅游等内容,加快打造“一河一山一中心”(一河即沿黄生态文化旅游带,一山即环翠峪及南部浅山丘陵区,一中心即中部休闲文化体验中心)发展格局,培育一批在省内外有影响力的精品景区、旅游度假区、文旅企业,将荥阳打造成展示华夏历史文明和黄河文化的重要窗口、远悦近来的旅游目的地、郑汴洛旅游带上的重要节点,创成河南省全域旅游示范县,逐步将文旅产业打造成荥阳的主导产业,力争到2025年创成2个省级旅游度假区,1家4A级景区,2—3家3A级景区。国内游客接待量突破15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30亿元。

二、总体布局

按照“一河一山一中心”的发展格局,激活荥阳文化旅游发展活力,打造郑州西部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一)建设北部沿黄生态文化旅游带

围绕“一核三带五组团”(一核心:即黄河楼、黄河数字博物馆、黄河地质博物馆3个文化主地标工程。三带:沿黄生态带、沿黄文化遗产带、沿黄文化旅游带。五大组团:即楚河汉界文化产业园、河阴石榴生态农业区、古柏渡生态旅游度假区、虎牢关军旅文化区、石洞沟传统古村落5大核心文旅组团),推动黄河文化活化传承,把荥阳黄河文化旅游带培育成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前沿高地,展现荥阳独特魅力的靓丽品牌。 

(二)打造南部山区生态景观带

依托南部山区浅山丘陵地貌优势、植被河湖生态优势、积淀深厚文化优势,串联环翠峪风景区杏花村、陈庄村,刘河镇陈家岗村、分水岭村,崔庙镇翟沟村、塔山旅游区,贾峪镇洞林湖旅游度假区,大力发展以民宿为首选载体的旅游产品,将南部山区打造成距离郑州最近的康养旅游度假集群。大力实施南部矿坑生态修复工程,加大旅游元素植入,打造别具特色的旅游项目,让昔日的荒山矿坑变成生态绿色的金山银山。

(三)打造市区文化休闲体验中心

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提升禹锡园、李商隐公园、植物园、京襄城遗址生态园、党建主题公园、索河郊野公园等公园影响力,让公园成为郑州人休闲游的西花园。加大荥阳老城的保护性开发力度和城区废弃厂房的创造性改造,加快索河生态水系修复,让荥阳老城新韵、水域靓城的神采逐步显现。依托特色商业区、郑上豪布斯卡、索河新天地、香堤湾温泉度假酒店、奥帕拉拉水上乐园和拟建的海龙五星级酒店、郑州旅游集散中心荥阳分中心等项目,完善商贸购物、餐饮娱乐、文化创意、旅游观光等服务功能,丰富旅游六要素内涵,发展夜间经济,延长游客逗留时间,拉长产业链条,实现文化向财富的转换,形成市区文化休闲体验中心。

三、主要工作

(一)优化产业产品体系

1.推动景区度假区提档升级。提高景区度假区服务品质,拉长产业链条。支持忆江南旅游度假区、洞林湖旅游度假区转型升级,成为引领休闲康养发展的国家级、省级旅游度假区,推动环翠峪景区转型升级,提升改造服务设施,丰富旅游业态,促进扩容提质,支持塔山旅游区、黄河塬旅游区创建国家3A级、4A级景区。

2.拓展旅游住宿形态。充分挖掘沿黄五乡镇和南部刘河、崔庙、环翠峪、贾峪等乡镇的民宿资源,市、乡、村三级联动,合力招商,吸引知名的民宿品牌,发展特色民宿。服务好五云山·岭上田园综合体、优河湾、九龙口等在建的民宿项目,争取打造5家三星、四星级“河阴民宿”品牌,形成乡村旅游民宿集群、旅游民宿目的地。发展经济型、主题型、度假型酒店和汽车营地、露营基地、帐篷酒店等新型住宿业态。在重点旅游景区打造夜间娱乐项目,丰富游客“夜生活”,延长游客逗留时间。

3.充分挖掘荥阳韵味。依托石洞沟、油坊、老城县衙、苏寨古民居、三仙湖吉寨等古村、古街、古建筑等资源和司村、杏花村等景区内村庄,建成一批乡村旅游特色村、A级旅游景区村庄,建设知名乡村旅游目的地。充分挖掘荥阳老城韵味,打造精品文化街区。围绕中车、省建材厂、硫酸厂、汜水火车站等工业或工业遗产资源,打造一系列工业民宿和文创基地。依托中车、虏克电梯、郑州华晶金刚石、新农村蔬菜食品有限公司等工业企业,打造精品工业游线路。依托优河湾、盛世兰畹等农业生态园区,打造农业观光旅游线路。利用隋青瓷、苌家拳、象棋、嫘祖等非遗资源,建设非遗展示体验馆、文化传承中心、书吧、茶馆等项目。挖掘荥阳餐饮文化,开展“荥阳味道”评选,举办美食文化节活动,推广荥阳文化旅游美食。发挥地域文化优势,加强创意设计,推出一批樱花系列、农产品系列、象棋系列、美食系列等体现文化特色、具有时尚气息的荥阳旅游商品、文创产品,培育荥阳的“黄河礼物”。建设特色旅游购物街区和旅游购物点,充分利用旅游集散咨询中心、乡村旅游区、大型超市、商业街、步行街等场所,设立旅游购物点和荥阳特色农产品专柜。 

4.推动“旅游+”产业融合。坚持“大旅游”发展格局,发挥“旅游+”的整合带动作用,通过旅游与文化、教育、工业、科技、养老、农业等融合发展,做大做强休闲农业、文化体验、康养旅游、工业旅游、运动基地等旅游业态,形成特色化、多样化、全域化的,适应消费需求的旅游产品体系。依托彩虹谷、聚荣生态园、昌明奶牛科普乐园、塔山旅游区、黄河塬旅游区、耕读草堂等发展乡村研学旅游,力争在两年内培育10家研学基地。结合环翠峪打造省级森林公园,逐步完善骑行道路、登山步道、生态水系、区域交通以及旅游基础设施配套等,发展生态休闲、森林度假、运动健身等业态。将生产、生活、生态结合起来,鼓励特色农作物集中连片种植,通过大地艺术景观塑造,满足游客回归自然、休闲娱乐需求;将吃、住、行等旅游要素向休闲观光园区植入,围绕优河湾、五云山·岭上田园综合体、盛世兰畹等农业园区,打造一批精品旅游田园综合体。

5.建设黄河生态文化旅游带。围绕“三带”,推动黄河文化活化传承,把荥阳黄河文化旅游带培育成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前沿高地,展现荥阳独特魅力的靓丽品牌。建设沿黄生态带。依托沿黄丰富的生态自然风光,围绕“北静”的城市功能定位,在大河文化绿道、沿黄慢行系统两侧穿插布局独具特色的生活驿站、旅游民宿等服务设施,打造集生态性、文化性、服务性于一体的沿黄生态文化旅游休闲区。建设沿黄文化遗产带。串联沿黄11处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及苌家拳、荥阳霜糖(柿霜糖)制作技艺、荥阳穆沟道教祭祀古乐、先蚕氏嫘祖的传说、荥阳黄河玉门号子等5处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文物保护性开发与活化展示、非遗传承演绎等形式构建沿黄文化遗产带。建设沿黄精品旅游带。依托沿黄中下游分界处、楚河汉界、南水北调穿黄处、虎牢关、石洞沟等优质的旅游资源,形成“一核心五组团”精品旅游带。

(二)培育多元开放的文化旅游市场

6.壮大市场主体。依托西美文旅发展投资公司,对荥阳市重要旅游资源进行深度挖掘,组建专业团队进行旅游产业项目的运作开发,加速旅游资源向旅游产业转变。以完善旅游服务设施、撬动社会资本为重点任务,拓展投融资渠道。支持天伦集团、洞林湖旅游发展公司、中汇旅游集团、南水北调穿黄旅游公园有限公司等已有的文旅企业做大做强,培育文化旅游龙头企业,鼓励中小微旅游企业特色化发展。

7.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将旅游招商纳入全市招商重要板块,逐步形成市政府、市直委局、乡镇(街道)共同参与的旅游招商格局。围绕项目市场化运作机制,重奖招商引资第一引荐人,激发全市上下旅游招商引资的积极性。

8.强化品牌营销。加强顶层设计,办好黄河樱花节、河阴石榴文化节、嫘祖文化节、象棋文化节、环翠峪杏花节等特色节庆活动,培育“休闲体验、浪漫樱花、亲情温泉、激情滑沙、生态研学”等旅游品牌。加大宣传力度,针对郑州、洛阳、开封等重点客源市场开展精准营销。创新宣传手段,制作旅游形象片、宣传册,推动旅游宣传进酒店、进机场、进车站,上手机、上电视、上网络,形成立体宣传新格局。发挥市级全媒体平台作用,推出文旅专版,培育本土文旅传播“网红”“大V”,借助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以短视频、搜索引擎等手段加大文旅推介力度。 

9.提振文化旅游消费。落实职工带薪休假、错峰休假制度。推动重点景区加盟“郑州旅游年卡”,鼓励工会会员购买旅游年卡。适度降低门票价格或取消门票,鼓励通过网络售票、电子消费券等措施,拉动旅游消费。积极拓展产业链条,发展精品民宿、特色餐饮、休闲娱乐等文化旅游业态,壮大消费规模,发展夜间经济,延长过境旅游时间。

10.加强区域协同联动。构建跨市域间的市场共建、品牌共育、利益共享的一体化文旅发展机制。加强与巩义、新密、惠济三地区域互动,构建大浮戏山旅游带、沿黄旅游协作体。

(三)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11.实施旅游交通畅达工程。推动国家4A级、3A级景区、省级旅游度假区实现二级及以上公路辐射服务。规划建设大河文化绿道、桃刘路等旅游慢生活绿道。延伸乡村客运公交,开通通往主要旅游景区景点的客运巴士或旅游直通车。

12.实施智慧旅游支撑工程。全面融入荥阳智慧城市建设平台,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技术,推进全市智慧旅游开放平台建设,实现旅游数据共享、营销精准、管理科学、产业监测指挥和调度一张网。开发景区云上游等线上旅游服务。引导景区创建钻级智慧景区,提升智慧化管理水平。

13.实施旅游设施提升工程。建立功能完善的综合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加快市旅游集散中心、文化驿站、旅游导示系统、资讯中心等的建设步伐,推进旅游厕所革命,重点旅游乡镇、旅游景区、重点旅游干线厕所全部达到A级以上水平,推动公路服务区向功能复合型全域旅游公共服务区转变。

(四)加大文化旅游要素保障支持力度

14.完善支持政策。统筹利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完善荥阳市文化旅游业奖励扶持办法(附件1),对旅游景区(点)、旅游企业、旅游个体经营者及相关单位等开展建设文化旅游提档升级、推陈出新的项目予以奖励。

15.强化文化旅游用地保障。将文化旅游项目实际新增用地需求纳入国土空间规划。积极探索因地制宜、点状供地、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盘活存量资源等方式建设旅游服务设施。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的前提下,优先安排重点文化旅游项目用地计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不足时,可探索使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计划和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计划,解决用地瓶颈问题。

16.加强文化旅游发展人才支撑。加大本土文旅人才培育力度,培育领军人才。实施“英才计划”,抓好创意人才、团队招引工作,支持名家、大家在荥阳设立工作室。积极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设立文旅人才智库,为我市文旅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加强文旅管理人员、营销人员、服务人员、导游人员的培训培养和扶持。培养优秀的本地导游,提高本地导游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素养,将荥阳的景点讲出来,推出去。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把文旅产业发展作为“一把手”工程,摆在重要位置。在市旅游发展委员会的组织领导下,各相关单位要抓好规划实施、政策执行、项目推进、工作保障等方面的工作,切实优化旅游发展的工作力量;各乡镇、街道要强化主体责任,建立相应机制,明确责任分工,抓好工作落实。市直相关部门要按照责任分工,细化政策措施,帮助文旅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二)强化考核激励。把文化旅游发展工作纳入乡镇、街道和市直相关部门责任目标考核内容,作为其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强对重大政策、重点任务的跟踪落实和督查问责,推动文化旅游发展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实施“季点评、半年观摩”制度,坚持每季度对各相关单位文化旅游业发展工作进行考核排名,每半年组织一次文旅项目观摩会,形成竞相发展的良好态势。


主办单位:荥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荥阳市索河路71号 邮编:45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