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7863874/2018-12344
  • 荥阳市人民政府
  • 旅游
  • 2018-07-27
  • 2018-07-30
  • 通知
  • 荥政文〔2018〕141号
荥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荥阳市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

《荥阳市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2018—2020年)》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荥阳市人民政府

2018年7月27日

 

荥阳市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2018—2020年)

为加快融入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推动我市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根据郑州市旅游业转型发展会议精神和《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郑州市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郑政文〔2018〕5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优质旅游为主题,紧紧围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实现我市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和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总体思路

以融入郑州国家中心中心城市建设为统揽,以现代化、生态化为方向,以全域旅游为抓手,以拓空间、调结构、转动能、补短板、破瓶颈为主攻路径,实施8大工程、40项行动,加快推动旅游产业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提升转型、从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中低端向中高端跨越,实现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旅游产业,为加快我市融入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提供坚强支撑。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全域旅游发展空间全面拓展,旅游综合带动功能不断释放,城市旅游发展环境更加优化,旅游服务标准化体系更加健全,旅游市场主体更加壮大,旅游供给体系更加完备,旅游品牌打造更加有力,旅游市场监管更加完善,率先走在县域全域旅游城市前列。到2020年,旅游产业对全市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贡献大幅提升,年接待游客突破12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0亿元;力争培育3至5家知名旅游企业;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到2万人,带动社会关联就业10万人。

二、重点任务

(一)旅游发展空间拓展工程

1.完善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强化“多规合一”,把旅游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建设、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等相关规划中,突出旅游功能,增加旅游要素。

责任单位:市旅游文物局、发展改革委、规划中心,各乡镇、街道

2.构建荥阳区域中心旅游综合体。以荥阳中心城区为载体,打造郑州西部旅游新高地。发挥引领带动作用,构建以荥阳市为中心辐射巩义市、新郑市、中牟县、惠济区的“1+4”旅游休憩圈,依托郑州创建国家全域旅游城市,实现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

责任单位:市旅游文物局、发展改革委及相关单位,各乡镇、街道

3.优化“两带一中心”空间结构。从优化产业空间布局的角度出发,高起点规划布局一批集旅游观光、购物、娱乐、住宿、美食、商品生产等为一体的旅游度假区、旅游综合体,努力促进旅游与信息化、工业化、城镇化与都市型现代农业相协调,重点发展乡村旅游、文化旅游、休闲体验旅游、生态旅游、商贸旅游、研学旅游、养生旅游、工业旅游和慈善旅游等新型旅游业态。促进旅游与文化、农业、商贸等各行业的融合发展,促进旅游“食住行游购娱”要素融合和链条延伸,拉长全域旅游发展链条。着力构建“两带一中心”的空间布局。

(1)两带:沿黄旅游带。结合荥阳市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整体规划,以古柏渡飞黄旅游区、楚汉文化产业园为重点,统筹开发沿黄河文化景观带,提升江南春温泉、河阴石榴、飞龙顶、万亩鱼塘、虎牢关等沿黄景区(点),利用黄河古战场文化内涵、生态湿地环境,形成历史教育、湿地观光、科学考察、休闲体验等旅游产品体系,开发滑雪戏水、休闲采摘、餐饮会议等旅游新产品、新业态。南部山水生态景观带。依托浅山丘陵地貌优势,大力发展休闲观光、采摘体验等业态,加快洞林湖生态旅游区、万山地质文化产园、环翠峪景区建设,积极引导现有农家乐壮大规模、提升品质。环翠峪景区要通过招商引资加大景区建设力度,争创国家4A级旅游景区。要编修景区总体旅游规划,着力打造景区水系,优化升级景区内部路网,扩建旅游生态停车场,建设旅游星级厕所,完善旅游交通导引指示系统,完善景区休闲度假服务体系,全面提升景区各项基础设施及旅游服务设施。洞林湖生态旅游区要完成洞林湖沿湖地段的基础设施改造,完善洞林寺院内硬化绿化美化,规划建设旅游星级厕所、旅游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建成新田城生态湿地公园、生态休闲度假农庄,争创国家3A级旅游区,按照4A级景区标准建设,规范和提高郑州新田美爵酒店的各项旅游服务,持续推动洞林寺偏殿、藏经阁等项目建设。形成以禅宗文化为主,集滨水风情、湿地休闲、娱乐购物、农业观光为一体的旅游度假区。在南部石材行业转型的基础上,引进和开发攀岩蹦极、自驾越野、拓展训练等互动性、娱乐性较强的新业态和新项目,实现产业由低端到高端的华丽转变。

(2)一中心:市区主题文化旅游中心。整合市区禹锡园、李商隐公园、植物园、成功广场、象棋广场、大海寺及周边的兴国寺、京襄城遗址生态园、荥阳老城、索河整治项目等旅游资源,突出诗歌文化、郑氏文化、象棋文化、佛教文化生态休闲的主题,积极发展慈善、工业等新型业态,构筑旅游产业化发展格局。充分挖掘檀山源地区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加大荥阳老城、京襄城等旅游资源招商引资力度,依托特色商业区、清华大溪地和郑州旅游集散中心荥阳分中心等项目,完善商贸购物、餐饮娱乐、文化创意、旅游观光等服务功能,丰富旅游六要素内涵,延长游客逗留时间,拉长产业链条,实现文化向财富的转换,形成市区主题文化旅游中心。

责任单位:市旅游文物局、发展改革委、规划中心、水务局及相关单位,各乡镇、街道

4.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旅游村建设。立足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积极培育广武象棋文化产业综合体、广武文旅小镇、清华忆江南滨河公园、王村樱花小镇、王村农旅小镇、索坡田园综合体、春风长乐特色小镇等一批高品质的特色小镇。所有特色小镇按3A以上景区标准建设,所有旅游产业类小镇要按5A景区标准建设。依托区位优势和特色优势,营造宜居宜业宜游良好环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打造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乡村旅游示范点(村)、旅游特色田园综合体、现代农业庄园。

责任单位:市住建局、发展改革委、农委、旅游文物局及相关单位,各乡镇、街道

(二)旅游发展环境优化工程

5.完善旅游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规划建立“快旅慢游”的旅游道路网络,通过外部快速旅游交通建设和内部慢游旅游交通建设,打造“快进快出,无缝衔接”的荥阳旅游,确保景点的可达、易达和交通方式的可选择。依托资源,全方位打造低空、自驾、骑行立体型内部特色慢游交通体验系统,并通过合理配置飞行起降点、自驾标识、道路景观、骑行绿道等设施,升级内部旅游配套。借助郑州“米”字型高铁网、省内干线网、陇海路西延、中原路西延等重点工程,实现旅游与交通有效衔接。

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旅游文物局

6.完善市域旅游交通网络建设。依托“二轴三环六纵九横众分支”的市域快速公路网,完善通往 A 级景区、特色小镇、特色旅游村的道路建设,开通直达主要景区旅游专线,解决通达景区“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在古柏渡景区、新田城旅游综合体、环翠峪景区等条件成熟的旅游目的地开通旅游观光巴士。加快建设自驾车旅居车旅游服务区、汽车旅馆和露营地,完善自驾车旅居车旅游服务体系。 

责任单位: 市交通运输局、旅游文物局及相关单位

7.优化城市生态宜游环境。依托城乡生态廊道,完善沿线 休闲驿站、旅游厕所、标志标线等配套设施,构筑城市游憩风景道。加快沿黄生态景观带、城区文化公园、四库一河景观带等重点项目建设。推进蓝天工程、碧水工程、生态保遗工程,创造良好宜游环境。 

责任单位:市林业局、环保局、水务局、城管局、园林中心及相关单位,各乡镇、街道

8.倡导文明旅游。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 社会公德教育,普及文明旅游知识,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素养,构筑和谐共享生活空间。完善志愿服务体系,在全市景区和公共服务场所设立志愿者服务工作站,开展志愿服务公益行动,提供文明引导、信息咨询和应急救援等贴心服务,打造旅游志愿服务品牌。 

责任单位:市文明办、旅游文物局及相关单位, 各乡镇、街道

9.实施旅游惠民。加快市属国有景区免费对外开放。支持各景区探索发行旅游年卡等优惠措施,不断扩大旅游优惠范围,持续扩大受益群体。落实对老年人、学生、军人和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门票优惠政策。引导开展中小学生游荥阳、大学生游荥阳等活动,让更多荥阳人享受到旅游福利。大力开展优秀导游人员(讲解员)进社区、进校园活动,免费提供旅游咨询服务。推动城区所有临街、临景的单位厕所免费对外开放,解决如厕难问题。 

责任单位:市园林中心、旅游文物局及相关单位, 各乡镇、街道

(三)旅游服务标准示范工程 

10.推进旅游标准化示范单位创建。支持旅游企业、涉旅社会组织创建省级旅游标准化试点(示范)单位,提升旅游发展质量和服务水平。推进绿色旅游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以绿色景区、绿色饭店、绿色建筑、绿色交通为核心的绿色旅游标准示范体系。 

责任单位:市旅游文物局、工商质监局及相关单位

11.推进旅游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建设旅游集散咨询服务荥阳分中心。打造集旅游资源及产品展示中心、旅游超市及游客集散、宣传推介、旅游商品展示、特色餐饮展示等为一体的综合旅游服务中心。推进旅游交通标识系统建设。在旅游景点、县乡道路、市内特色旅游街区等重点场所,建立符合国家规范要求的旅游标识和导引系统,基本实现旅游交通标识全域覆盖。

责任单位: 市旅游文物局、发展改革委、规划中心、国土资源局、住建局、交通运输局、城管执法局及相关单位,各乡镇、街道

12.推进旅游厕所标准化建设。实施“厕所革命”新三年行动计划,新建、改建A级旅游厕所200座,在全社会掀起“厕所革命”的高潮。四库一河等生态水系景观带沿线厕所全部按照A级旅游厕所标准建造。 

责任单位:宜居健康城管委会、旅游文物局及相关单位

13.加强旅游标准建设。支持A级景区、旅游行业组织、旅游企业研究制定旅游行业服务规范或标准。开展旅游名镇、旅游名村及相关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标准的研发工作,评选出一批旅游名镇、旅游名村。组织制定、修订市域内旅行社、旅游景区及涉旅企业信用评价规范标准,强化旅游信用体系建设。 

责任单位:市工商质监局、商务局、旅游文物局及相关单位

(四)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工程 

14.推进旅游与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大力推进 “旅游+”,深挖工业、农业、文化、商贸、教育、会展、康养等领域的旅游价值,实现旅游业的融合发展,形成全域发展的大旅游格局。 

责任单位: 市旅游文物局、工信委、农委、林业局、水务局、文广新局、商务局、教体局、科技局、卫计委及相关单位 

15.推进乡村旅游发展。依托乡村振兴战略,促进乡村旅游 提档升级。按照“一乡(镇)一精品” 的要求,充分利用传统古村落和资源较为富集的村落,打造特色文化旅游示范村和时尚乡村旅游示范村,增强乡村旅游示范引领效应。打造一批功能突出、布局合理、特色凸显的历史文化特色村和自然生态风貌村,建设一批都市生态农业示范园、田园综合体。按照 A 级景区标准集中培育3个特色旅游村镇,创建10家乡村旅游星级示范企业,完善提升8个休闲农业节会。 

责任单位:市农委、旅游文物局及相关单位

16.推进工业旅游发展。发挥我市工业综合实力雄厚的优势,利用工业园区、工业展示区、工业历史遗迹积极开展工业旅游,建设一批具有独创性和吸引力较强的体验性项目,培育2—3家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依托少林客车、河阴石榴、博大面业等工业旅游示范点,创新发展工业旅游新业态。

责任单位:市旅游文物局、工信委及相关单位

17.推进文化创意旅游发展。弘扬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重点围绕黄河文化、革命传统文化、禅武文化、象棋文化、诗歌文化等资源,大力开发文化创意旅游产品。依托荥阳州丰富历史底蕴和文化特色资源,研发具有地域符号元素的旅游商品,完善提升一批本地旅游特色商品购物名店,培育一批本地旅游商品品牌,以景区独创旅游商品的不断创新带动本地有特色的老字号产品、工业产品和土特产品向旅游商品转化,扩大旅游购物消费规模。 

责任单位:市文广新局、商务局、文物中心、旅游文物局及相关单位

18.推进商贸旅游发展。依托海龙特色商业街培育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旅游休闲街区。挖掘我市传统菜系和地方特色餐饮,突出荥阳地方特色,支持庙子卤肉、广武油旋、汜水烧饼等品牌餐饮发展。

责任单位:市商务局、食药监管局、旅游文物局及相关单位

19.推进会奖旅游发展。大力发展会奖旅游,合理规划建设会议型酒店,吸引省内外知名企业年会来荥举办。加强商务、旅游等部门联动合作,开展多渠道立体化宣传,形成以会带旅、以旅促会发展新格局。 

责任单位:市旅游文物局及相关单位

20.推进康养旅游发展。积极发展温泉养生度假旅游,支持广武温泉小镇、江南春温泉、香堤湾温泉酒店的发展,完善以温泉为载体的度假、养生温泉旅游产品体系。依托我市良好生态环境, 积极培育养生养老旅游市场,打造有影响力有竞争力的健康养生养老旅游品牌。 

责任单位: 市旅游文物局、卫计委、民政局及相关单位

21.推进研学旅行发展。推进研学旅行与国民教育结合,支持博物馆、科技馆、文化馆、工业企业、农业企业丰富旅游功能、完善旅游设施,建设一批研学旅行示范基地,打造在省内外市场极具影响力的研学旅行目的地。旅游部门与教育部门联合制定研学旅行实施办法,编制《荥阳研学旅行手册》,逐步推动各级学校将研学旅行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定体系。推荐一批优秀旅行社,培养一批研学旅行导师,为研学旅行提供优质服务。鼓励旅行社与中小学结合设计研学旅行精品课程和精品线路,推出富有特色的研学旅行产品,开展丰富多彩的研学旅行活动。 

责任单位:市教体局、科技局、国土资源局、气象局、工信委、农委、旅游文物局及相关单位

22.推进旅游产业扶贫。鼓励各乡镇、街道编制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对4个具有旅游发展资源和发展潜力的贫困村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策要求编制旅游扶贫专项规划。支持贫困区域旅游项目开发,带动贫困人口就业。举办不同形式的乡村旅游培训。鼓励景区景点、旅游机构等涉旅企事业单位采取安置就业、项目开发、输送客源、定点采购等多种方式开展乡村旅游扶贫。支持有条件的重点村利用电商平台开展旅游扶贫。 

责任单位:市扶贫办、市旅游和文物局及相关单位

(五)旅游产业智慧化工程

23.加快智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到2020年,实现全市 A级景区、星级饭店无线 WIFI、视频监控全覆盖,实现全市所有4A级以上景区智能导游、行程导览、在线预订、智能信息推送等功能全覆盖。推进智慧旅游业态示范建设,打造一批智慧景区、智慧酒店、智慧旅行社、智慧旅游乡村示范点建设,培育一批 “互联网+旅游”创新示范基地。 

责任单位:市工信委、旅游文物局及相关单位 

24.完善产业运行监测服务体系。及时掌握旅游业发展的动态信息,推动现代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在旅游 “食、住、行、游、购、娱”行业的广泛应用。 

责任单位:市公安局、交通运输局、商务局、统计局、旅游文物局及相关单位

25.推进智慧旅游大数据平台与应用服务中心建设。加快旅游数据中心建设,建立统一的数据采集标准,充分发挥数据中心的资源价值,提升旅游产业大数据的专业化挖掘和处理能力。积极推进数据共享机制,规范数据交换标准,实现旅游与公安、交通、国土、环保、林业、水利、工商、统计、气象等部门的数据共享,逐步打通游客、旅游企业、政府部门之间的全链条数据流。完善微信公众服务平台、微博等旅游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加强与通信运营商、互联网涉旅企业的数据战略合作,运行手机客户端公共服务和移动执法APP系统,构建大众旅游时代旅游公共信息综合服务平台。 

责任单位:市公安局、交通运输局、环保局、农委、林业局、水务局、工商质监局、统计局、气象局、旅游文物局及相关单位

(六)旅游品牌打造工程 

26.加大旅游目的地形象宣传。针对海内外重点客源市场,编制市场旅游营销规划,实施精准化营销。围绕“省会西花园?郑州新城区”的定位,及时推出新版荥阳旅游形象宣传片。支持王村镇重点发展“黄河风情旅游”品牌。整合全市外宣资源,面向 “郑汴洛焦”主要城市,强化旅游宣传力度。

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旅游文物局及相关单位,王村镇

27.打造精品旅游线路。针对重点客源市场,打造培育省内精品旅游线路。依托桃花峪景区、汉霸二王城、河阴石榴风景区、古柏渡飞黄旅游区、虎牢关,打造黄河文化风情游。 

责任单位:市旅游文物局及相关单位,广武镇、高村乡、王村镇、汜水镇

28.打造精品旅游景区。按照省内一流标准打造古柏渡飞黄旅游区、环翠峪景区、广武温泉小镇等精品景区,提升市场影响力和品牌号召力。支持 A 级景区提档升级,完善景区公共服务设施,强化人性化个性化服务, 提升服务品质。

责任单位:市旅游文物局及相关单位

29.做强旅游节会品牌。提升古柏渡丰乐樱花节、环翠峪杏花节、嫘祖文化节、道教文化旅游节、郑州楚河汉界跑团山地争霸赛、河阴石榴文化旅游节、世界象棋锦标赛启动仪式等节事活动影响力,积极加入各种旅游、会展、商务类省内外组织,参加交易会、博览会、专业论坛等性活动,加强与省内外旅游城市的联系,促进省内外旅游交流合作。 

责任单位:市教体局、旅游文物局及相关单位,相关乡镇

30.丰富旅游营销渠道。加强与省内外旅游城市的市场互动,拓宽旅游市场推广渠道。加强与主要客源地旅游行业协会、旅游批发商、旅游代理商的合作,积极开展省内外旅游推广活动。邀请杰出人士担任荥阳旅游形象大使,提升荥阳旅游形象美誉度。以购买服务、联合促销等方式深化与主流媒体、知名网站、旅游企业的合作,加强新媒体在宣传推广中的运用,开发并及时更新荥阳旅游信息。 

责任单位:市旅游文物局及相关单位

31.夯实旅游客源市场。加大在高铁、机场、高速路的宣传投放力度。强化与郑汴洛焦等重点客源市场的联动,实施资源共享、客源互送和联合推广。充分发挥高铁网络优势,积极开展郑西高铁沿线城市客源市场宣传推介。

责任单位:市旅游文物局及相关单位

(七)旅游市场主体壮大工程 

32.培育大型旅游集团。引导混合所有制改革,充分释放企业活力,培育大型旅游龙头企业。积极引进省内外大型旅游集团投资落户我市,加快与本市旅游企业的融合发展。支持旅游骨干企业通过并购重组、股权投资等多种途径,实现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发展。 

责任单位:市国资办、商务局、旅游文物局及相关单位

33.培育新兴旅游企业。支持我市大型工业、文化企业、商业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及其他企业集团跨界进入旅游产业,形成跨行业、跨所有制的旅游企业。

责任单位:市工信委、文广新局、商务局、工商质监局、旅游文物局及相关单位

34.推动旅行社转型升级。对旅行社经营和服务质量开展分等定级评级工作,加大奖励扶持力度。支持旅行社实现优势资源联合。鼓励中小旅行社特色化、专业化发展。鼓励旅行社对荥阳旅游资源细分整合,创新旅游产品设计,提升对外营销推广的综合能力。 

责任单位:市旅游文物局及相关单位

(八)旅游产业政策保障工程 

36.探索完善旅游管理体制机制。适应旅游产业转型发展需要,构建党政统筹、部门联动的全域旅游组织领导机制。强化市旅游文物局统筹协调产业促进职能,推动由旅游行业管理向全域旅游综合管理转变。

责任单位: 市编办、旅游文物局及相关单位

37.加大入旅游市场激励。修订对旅行社的奖励办法,加大对旅游包车的奖励。 

责任单位:市财政局、旅游文物局及相关单位

38.加大财政投入。制定出台综合性的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对旅游产业的扶持力度。增加旅游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和旅游宣传促销专项经费的额度,并根据使用绩效情况适时调整,促进我市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城市旅游品牌国际化推广和乡村旅游扶持发展。加大政府融资支持力度,设立旅游发展基金,推进实施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PPP投融资模式,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旅游开发建设。探索建立旅游营销市场化机制和绩效评价体系,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责任单位:市财政局、旅游文物局及相关单位

39.推进人才兴旅。加强人才培训,强化对旅游行政管理人员、综合执法人员和导游人员、酒店管理人员等旅游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定期开展旅游行业技能大赛和优秀从业者评选活动,树立爱岗敬业典型。 

责任单位: 市旅游文物局、人社局、总工会及相关单位 

40.推进用地保障。加大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支持力度,对旅游产业转型发展重大项目优先保障土地供应。对旅游咨询服务中心、游客集散中心、旅游公共厕所、旅游停车场等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用地,用途单一且符合法定划拨范围的, 按划拨方式供地。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以预留少量 (不超过5%)规划建设用地指标用于零星分散的单独选址乡村旅游设施建设。

责任单位:市国土资源局、规划中心、旅游文物局及相关单位

三、组织实施

实施产业转型攻坚是我市贯彻河南省、郑州市转型发展攻坚战工作部署的一项重要举措。各乡镇、街道和市直有关单位要充分认识旅游产业转型发展对促进我市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战略意义。要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充分发挥作用,研究解决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问题,强化旅游产业统筹协调力度,推动旅游产业协同发展。要将旅游业摆到突出位置进行谋划规划。各乡镇、街道和市直有关单位也要成立相应组织机构加强全域旅游转型升级工作的组织实施。市旅游发展委成员单位要明确一名班子成员和部门牵头,负责制定本级本系统的责任分工方案,明确年度工作任务、目标节点和具体推进措施。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将加强对全市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工作的督查指导,及时总结和推广经验,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主办单位:荥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荥阳市索河路71号 邮编:45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