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7863874/2020-00080
  • 荥阳市人民政府
  • 政务,通知
  • 2020-06-28
  • 2020-06-29
  • 通知
  • 荥政办〔2020〕12号
  • 2023-12-07
荥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荥阳市2020年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

《荥阳市2020年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20年6月28日


荥阳市2020年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共荥阳市委办公室  荥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荥阳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的通知》(荥办〔2020〕14号),加快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进一步提高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特制订本方案。

工作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着力实施“稳增长、调结构、扩增量、强引擎、壮载体、赋智能、激活力、优服务”八大重点任务,奋力谱写新时代荥阳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二、主要目标

工业总产值突破260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7%以上,主导产业占全市工业比重超过40%,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由10%提升到14%以上。

三、重点任务

(一)保持制造业平稳健康运行

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工业经济运行,着力推动工业企业复工复产,支持企业稳产扩产达产,确保工业企业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双胜利”。深入开展“三送一强”活动,积极落实“郑州30条”、“荥阳57条”应对疫情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研究制订工业经济稳增长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在科学制定预期目标的基础上,加强对全市“30强”企业的指标监测和预警,加强并改进对企业的调研,定期召开工业经济运行会,及时掌握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注重解决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分类施策,精准调度,强化生产要素保障,确保优质企业满负荷生产,暂时困难性企业尽快渡过难关,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重点做好上半年时间任务双过半、三季度时间节点同步、规上企业培育入库等阶段性工作,确保工业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经济基础。

责任单位:市科工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商务局、市金融服务中心,各乡镇、街道,各产业集聚(园)区

(二)打造先进制造业体系

1.突出主导产业引领。配置各类优势资源,优先发展以轨道交通为主的装备制造业和以超硬材料为主的新材料产业两大主导产业。加快中原经济区千亿级轨道交通产业基地建设,郑州中车铁路连接专用线建成并投入使用,郑州中车二期、中车高科园二期、明泰交通新材料二期工程实质性启动,全年中车高科园新引进企业30家,全市轨道交通产业产值力争达到60亿元。加快千亿级新材料产业基地建设,以华晶金刚石、国机精工等企业为龙头,提升超硬材料产业竞争力、影响力,保持人造金刚石产量全球领先地位,质量、标准、品牌向高端迈进,引进立方氮化硼项目,填补我市空白;加快推进四维特材、郑州新世纪材料基因组工程研究院产品上市步伐,力争碳纤维、石墨烯实现量产;新材料产业产值力争突破50亿元。

责任单位:市科工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商务局、市城投公司,各乡镇、街道,各产业集聚(园)区

2.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引进布局5G、北斗导航、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支持天河通信、海格经纬、金谷实业、圣莱特空心微珠、海太克高分子材料、恒纯科技、华煜光电、优弘集成电路等企业或项目,持续扩大规模、提升水平,向产业链和价值链的高端攀升。

5G方面:加快5G基房和基站建设,推动5G规模组网,深化5G商用,打造一批“5G+应用场景”。

高端智能装备方面: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装备领域的应用,支持一批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加快机器人及精密数控机床等高端装备产品的推广应用,加快建设中车智能装备产业园。

集成电路方面:运用“资本+产业”、“人才+项目”模式,以筑邦芯投通信模块生产基地项目、优弘集成电路为主的电子产业园项目为重点,加快芯片封装测试产业培育。

责任单位:市科工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商务局、市城投公司,各乡镇、街道,各产业集聚(园)区

3.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依托郑州市智慧环境机器人研究院等机构,深入实施技术改造、智能改造和绿色改造,加快建筑机械、泵阀、矿山机械、农业机械、建材、游乐设施等传统产业及特色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推动企业实施新一轮大规模技术改造,实施45个重大工业技改项目,力争技术改造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达到30%以上。开展传统产业集群升级改造。配合郑州市完成特色产业集群综合整治;11月底前未按照方案要求完成整改的企业,纳入季节性生产调控。加大传统企业绿色化改造力度,推行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发展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再制造等绿色产业,创建1家绿色工厂,申报2个以上国家绿色设计产品。实施工业企业深度治理,按照要求认真开展耐材、陶瓷、刚玉等重点行业深度治理;推进陶瓷、刚玉等非电行业的烟气超低排放改造;完成我市城乡结合部涉气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深度治理。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亩均论英雄”综合评价,对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企业给予更有力的要素保障,对不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倒逼转型发展、淘汰出清,压减过剩产能。大力推进共享喷涂,鼓励“亩均论英雄”B类以下企业主动关闭喷涂环节;建立阀门制造业高标准共享喷涂中心,实现喷涂工艺减排增效提质。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本)》和《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印发〈河南省部分工业行业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目录〉的通知》(豫工信产业〔2019〕190号),依法依规开展好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目录工作,重点做好10万吨以下独立铝用炭素企业等淘汰任务。严防“地条钢”死灰复燃。力争全年淘汰碳素产能38万吨以上。积极化解过剩产能,推动化工企业向化工园区搬迁,推进荥锦绿色环保能源项目迁建。

责任单位:市科工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税务局、市统计局、市财政局、市住建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应急管理局、市水利局、市城管局、市金融服务中心、郑州市生态环境局荥阳分局,各乡镇、街道,各产业集聚(园)区

(三)狠抓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

出台实施2020年制造业招商工作方案,围绕主导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引进制造业项目10个,总投资100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2个,5亿元以上项目6个。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落实“五职招商”责任,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强化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国内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重点招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头部企业”、总部企业和区域性总部、主导产业关键链条缺失企业,提高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走访对接汽车产业链企业20家以上,签约总金额不低于15亿元。发展总部经济,力争培育引进总部经济1个(松光民爆)。实施制造业项目37个,完成投资223.2亿元。抓好“四个一批”,全年力争优弘集成电路、羽丰通信、金泰制罐等8个项目开工建设,加快三华科技、省一建装配式建筑、东方百合、中盛新型建材等13个续建项目进度,确保中储恒科、海格科技园、山德机械、华煜科技、双裕实业等16个项目竣工达产;积极谋划中原经济区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基地建设项目、郑州环翠峪抽水蓄能电站、泊易达立体停车智能制造项目、郑州汇洋三一SPCS技术推广中心及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唐仁荣创智慧黑板及终端产品制造等一批先进制造业项目。围绕5G基建、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谋划推进一批“新基建”项目,重点建设好“5G+工业互联网”项目。

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科工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各乡镇、街道,各产业集聚(园)区

(四)实施科技创新驱动战略

充分发挥中原智谷创新创业综合体、郑州新材料国家专利导航产业发展试验区、郑州荥阳健康园区人工智能研究院等创新平台作用,引导创新机构向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集中,加快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机构建设,全年新增各类创新机构6个。依托中原工学院,谋划成立激光增材制造技术研究院、再制造产业研究院。鼓励企业和各类研发机构加大研发投入,实现全社会研发投入经费增长15%左右。加快培育科技型企业及科技雏鹰、小巨人、瞪羚、创新龙头、独角兽等创新企业,新增科技型企业30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以上,培育引进4名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中原智谷新增在孵企业50家、毕业企业9家。支持企业及各研发机构积极申报发明专利,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强标准与专利的融合发展,促进成果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支持企业创建省级以上“质量标杆”,鼓励企业参与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制订和修订。推动军民融合发展,鼓励“军转民”、“民参军”,四维特材石墨基碳纤维、海太克高分子材料等国防科技关键技术“卡脖子”攻关实现突破。高标准启动规划大学园区,着力打造全省创新创业最活跃区域。

责任单位:市科工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财政局、市教育局、市军民融合产业基地办 ,各乡镇、街道,各产业集聚(园)区,健康园区

(五)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步伐

全面推进产业集聚区(园区)二次创业、提档升级,实施“亩均论英雄”企业综合评价,实现低效用地再开发,末档企业整治淘汰。以集聚集群集约为导向,突出政策引导,实施“退城入园、退村入园、退路入园”,补足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提升产城融合形态水平,探索智能园区、静脉产业园等发展模式,促使荥阳市产业集聚区、郑州新材料产业园区、五龙产业集聚区晋位争星,每个产业集聚区招引5亿元项目2个,10亿元项目1个。荥阳市产业集聚区实现扩容,启动二次创业,加快华煜光电项目建设,着力打造全省首家光通讯芯片和光模块生产企业;郑州新材料产业园区建设以厦门源乾为龙头、占地1300亩的电子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链企业正式入驻4家,签约4家;五龙产业集聚区瞄准省特色装备制造产业引领区发展方向,加快城关乡小学和大王村幼儿园迁建步伐,加快道路、污水处理厂等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合盛杭萧建成投产,联东U谷等4个项目完成竣工。探索“园中园”和“公司+管委会运营”园区发展模式,制订专业园区建设实施意见和支撑性政策措施,适时出台工业地产土地分割、预售办法,加快3个专业园区(装备制造、阀门、游乐设施)建设进度,装备制造产业园出形象,阀门产业园完成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游乐设施产业园确定合作单位并签订协议。积极推进河南郑州军民融合产业创新基地(荥阳)建设,完成签约项目2个。加快产业集聚区提质增效,支持各类园区加快建设新能源汽车充电桩、5G基站、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提高亩均税收、产值和利润水平,降低单位总产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提升园区综合价值收益和产业竞争力。

责任单位:各产业集聚(园)区,市发展改革委、市科工信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住建局、市交通局、市教育局、市军民融合产业基地办,城关乡、高山镇、王村镇

(六)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深化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的新工业变革,加快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引导企业积极接入、应用工业互联网平台和“工业大脑”,加快企业“上云接链”,实现上云企业300家,接链企业60个。推动制造业和互联网深度融合,力争新增两化融合贯标企业2家,对标企业25家,重点培育智能制造试点企业25家以上。加快智能化改造,通过“用户+制造商”联合开发、首台套产品推广应用等形式,在重点行业、关键岗位推动以工业机器人、高档数控机床等智能装备替代人工生产,支持流程型行业龙头企业应用智能仪表、数据采集和监控系统,逐步实现“生产换线”,支持离散型行业龙头企业应用工业机器人、自动化成套装备和控制系统,实现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等功能,全年新增智能装备示范应用数量30台以上,重点企业装备数控化率达到70%以上,新增智能工厂(车间)1家以上。建立健全智能制造和服务型制造项目库,积极培育协同制造、柔性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等服务型制造新模式。强化新型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网络安全保障,推动企业内外网改造升级,推动ERP(企业资源计划)、MES(制造执行系统)、SCM(供应链管理)、WMS(仓储物流管理)等在企业中的应用,加快建成一批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创新应用场景,提升数字赋能水平,培育新制造经济。

责任单位:市科工信局,各乡镇、街道,各产业集聚(园)区

(七)培植壮大“企业森林”

强化改革办法和市场化措施,充分激发企业活力,着力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企业森林”群体,提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市场主体支撑力。大力培育领军型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实行“三十强”“三十高”企业动态调整机制,加强对重点企业的监测分析和重点扶持,支持龙头企业提高产业链配套本地化率,招引培育配套企业建立产业园,筛选10家高成长性企业实施3年倍增计划,支持其裂变式增长,全年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企业60家,超5亿元企业10家,超10亿元企业5家。支持中小企业争创“专精特新”、单项冠军、隐形冠军,支持小微企业上规“入库”,建立规上工业企业退库联合审查机制,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5家。加大宣传、培训、培育力度,筛选推荐符合条件企业进入上市后备企业库,加快推进明泰交通新材科创板上市进程,海天消防达到新三板精选层挂牌条件。积极协调各方资源,引进战略投资机构,做好少林客车、阳光油脂等暂时性经营困难企业纾困工作。支持企业加强质量、标准、品牌建设,增品种、创品牌、提品质,鼓励企业参与制订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掌握行业话语权。

责任单位:市科工信局、市统计局、市金融服务中心、市城投公司、市市场监管局,各乡镇、街道,各产业集聚(园)区

(八)打造优质产业生态

1.提高生产要素保障。强化优化工业用地管理,规范新型工业用地管理,拓展制造业发展空间,创新工业用地方式,提高用地集约化水平,保障工业用地2000亩以上。加强产融合作,制订并实施主办银行制度,1家企业明确1家主办银行、1家协办银行,全面落实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政策,缓解企业贷款难、贷款贵问题;运营好政府产业发展引导基金,重点支持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增长潜力大的企业;支持更多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重视人才培育引进,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通过企业家培训及“优秀企业家领航”计划等多种形式提升企业家素质;培育引进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高技能人才,探索新型学徒制、现代学徒制,构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人才体系。

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金融服务中心、市城投公司、市科工信局、市人才办、市人社局、市总工会

2.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和“最多跑一次”改革,进一步简化行政审批流程,推进并联审批、网上审批、一口受理、容缺承诺式受理,提高行政服务效能。开展治理“中梗阻”专项行动,坚决消除损害企业利益的“最先一公里”“最后一公里”等行为,加强对小微权力的监管,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责任单位: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纪委监委

3.深化企业服务。坚持企业服务联席会议制度,开展产销、产融、产学研、人才“四项对接”,全年解决各类企业问题160个。积极落实制造业降本减负的政策措施,坚持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长效工作机制,实现零拖欠。谋划成立泵阀产业联盟、环保设备产业联盟,支持轨道交通产业联盟发展,发挥各类产业联盟、创新联盟、企业家及企业商协会作用,强化产业链延链补链服务,打造有效、有为的行业交流合作平台。积极贯彻落实各级各类经济政策、产业政策,帮助企业争取各级扶持项目。

责任单位:市科工信局,企业服务领导小组及减轻企业负担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

四、保障措施

(一)健全组织领导。荥阳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强力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整体工作的组织实施。全市各有关部门要明确任务分工,落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体责任,结合自身职能,制定各自工作专案和具体推进措施,建立工作台账,强化协作落实。

(二)严格督导考核。荥阳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及时制订并实施荥阳市高质量发展制造业专项绩效考核方案,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纳入全市绩效考核体系并提高权重,围绕3年行动计划和年度实施方案落实情况,加大对市直相关部门和乡镇、街道日常督导和专项考核力度,每月通报目标任务相关情况,对推进不力、目标任务滞后的单位给予通报批评,对推进较快、成效明显、目标完成好的单位,优先入选年度表彰。

(三)营造浓厚氛围。每年度召开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对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企业)和个人进行表彰。每季度组织一次制造业项目观摩活动,督导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加强宣传和舆论引导,在全社会大力营造理解、关心、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浓厚氛围,形成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主办单位:荥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荥阳市索河路71号 邮编:45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