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7863874/2021-00078
  • 荥阳市人民政府
  • 工作报告
  • 2021-02-03
  • 2021-02-05
荥阳市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1年2月3日在荥阳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荥阳市人民政府市长 王效光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0年及“十三五”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是荥阳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极具挑战的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全市上下在中央、省、郑州市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郑州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沉着有力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以战之必胜的决心和排除万难的担当,奋力交出了大战大考之年的优异答卷。初步核算,全市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3.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4%,整体呈现恢复向好、稳中向上的发展态势。

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统筹经济发展,防疫复工“双战双胜”

全力做好疫情防控。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组建指挥部,严格落实“四早”要求,精心构建市乡防控体系,率先实施“4+N”值守排查、市直单位分包疫情服务站点等机制,采取“大数据+网格化”方式群防群控、联防联控,汇聚成全民抗疫的磅礴伟力,构筑了阻击疫情的“荥阳防线”。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确定5家医院分三个梯队用于疫情隔离留观与救治,6名确诊患者和1名无症状感染者得到有效救治。坚决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控要求,织密织牢常态化防控网络,疫情防控战果持续巩固,万众一心守护了群众安康、守卫了荥阳安全。

精准有序复工复产。优先保障防疫物资和生活必需品供应,开辟多条物资保障供应链,建成口罩生产厂7家,提前制定工作方案和具体细则,分级分类率先推动企业复产、项目复工、商超复市、学校复学,为全市经济恢复赢得了主动、抢占了先机。积极开展“三送一强”“一联三帮”活动,出台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57条,设立企业应急转贷周转资金1.5亿元;累计帮扶企业4万余家,解决用工8万余人,减免缓税费14亿元,带动一季度以来各项经济指标企稳向好、逐步走高。

积极扩大投资消费。研究出台扩大有效投资、加快项目建设具体举措,180个市本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99亿元,41个省市重点项目综合排名位居郑州县(市)前列。争取抗疫特别国债1.46亿元,发行政府专项债券12.9亿元,获批企业债券12.5亿元。落细落实促消费增活力稳增长举措,新增特色夜经济示范区3个,拉动消费增长20%。开展“全民消费月”活动,为全市8183名困难群众发放消费券。创新开展“促消费、助脱贫”网络直播、“靓丽·夜荥阳”等促消费活动,带动电商交易额增长7%。

(二)补齐短板弱项,三大攻坚强力推进

脱贫攻坚取得新进展。精准落实各项扶贫政策,完善“产业+就业”帮扶措施,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不断增强。扎实开展驻村帮扶,累计投入专项资金7246万元,实施扶贫开发项目54个;改造农村危房50户,发放贫困资助救助金1219万元、小额扶贫信贷2392万元,为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免费体检2万余人(次),2431名贫困群众实现稳定就业。建立完善防返贫动态监测机制,开展“两不愁三保障”回头看,顺利通过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

污染治理取得新战果。坚持把改善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以大气污染治理为重点,持续落实“六控”措施,强化“三散”治理,统筹实施“六大专项治理行动”,完成企业深度治理137家,强力推进“散乱污”企业动态清零。PM2.5、PM10分别下降8.6%、17.1%,优良天数增加36天,大气污染防治三年行动计划目标圆满完成。不断加强水生态治理,第一、第三污水处理厂完成扩建,索河、汜河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有序开展土壤污染防治,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100%。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取得新成效。全面加强政府债务管理,积极稳妥化解存量债务,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强化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稳妥处置化解非法集资案件,存量风险有序化解,增量风险有效防范。持续推进问题楼盘化解攻坚,6个重点问题楼盘有效化解。全力做好根治农民工欠薪工作,顺利完成国务院第一次提出的“双清零”目标。

(三)加快转型升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先进制造业提速扩量。坚持把装备制造、新材料作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抓手,制定扶持政策,抓好链条延伸,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0.7%、10.5%。荥阳产业集聚区新落地轨道交通配套企业6家,华煜光电、株洲时代电气等7个项目投入运营,新增规模以上企业5家。新材料产业园区创新创业综合体等15个项目加快推进,新引进源弘电子等项目3个。五龙产业集聚区合盛杭萧等3个项目建成投产,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1个,获评郑州市“五快”专业园区。三大改造成效显著,实施工业技改项目79个,投资额增长20%,淘汰化解碳素、水泥熟料产能151万吨;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提速,千余家企业“登云”。新增智能制造示范项目15家、“两化融合”贯标企业16家。获评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试点县(市)。

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中科亿霖等3个项目建成投用,郑州骨科医院具备运营条件。新城吾悦广场项目主体封顶,数字经济产业园项目扎实推进。全域旅游加快发展,塔山旅游区、禹锡园创成AAA级景区,贾峪镇创成省级生态旅游示范镇,洞林湖景区创成省级旅游度假区。全年接待游客23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4亿元。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商品房交易面积168万平方米,交易额133.5亿元。金融业增加值完成19.3亿元,增长3.7%。

现代农业提质增效。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获评郑州市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先进集体。新增高标准农田1万亩,粮食总产量27.5万吨。生猪产能稳步提升。农业产业化加快发展,新培育省级龙头企业3家、郑州市级4家,新认定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5家,建成都市生态农业2100亩。农产品质量不断提升,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12个,新增国家名特优新农产品2个。发放农机购置补贴710万元,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秸秆综合利用率分别达85%、93.5%。

(四)突出建管并重,城乡面貌发生巨变

城乡品质不断提升。实施“三项工程、一项管理”,加快城市有机更新,实施城市提质项目84个,完成投资54.2亿元。索河路、荥泽大道“一纵一横”示范段基本建成,改造老旧小区54个、背街小巷12个。新建雨污水管网7公里、供水管网23.8公里、供气管网54公里。强化农贸市场综合整治,新建改建标准化农贸市场2家。城乡结合部46个村环境综合整治完成“治标”,打造示范村10个,郑州市对插闫、毛寨村进行现场观摩。

城市管理更显精细。持续加大城市顽疾整治力度,取缔占道经营6万处、拆除户外广告500处。持续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不断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95%以上;新改建公厕60座。深入推进道路清洁机械化联合作业,城区主干道实现每日两扫一冲洗、人工保洁全天候。新建停车场5个,施划机动车泊位8756个。5G基站实现城区全覆盖。实施道路照明智能化管理,完成33条道路亮化工程,城市亮灯率达100%。全面落实数字城管长效机制,运营效果位居郑州县(市)前列。

路网体系更加完善。持续优化融郑路网,实施G310线郑州西南段改建工程等交通重点项目36个,完成投资12.7亿元。扎实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改造提升农村道路165公里,7条县道升级改造项目主体通车,完成美丽公路建设10公里。推行道路养护精细化管理,建立“双路长”工作机制,管养路线平均优良率达85%以上。新投入纯电动公交车72辆,增建公交站牌260个、候车亭29座,增开公交线路11条325公里,全域公交网络日益健全。

乡村振兴扎实推进。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累计拆除违建23.7万平方米,完成13个示范村村容村貌提升、212个行政村改污改厕,创建“千万工程”示范村14个、“文明庭院”4.7万户。新启动美丽乡村试点村3个,建设农村公共服务维护试点村12个、村集体经济扶持项目12个,新增“三变改革、五大合作”试点村8个,全市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实现全覆盖。

(五)深化改革开放,发展活力持续释放

重点改革力度不断加大。“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一件事”集成服务改革加快推进,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100%,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半个工作日,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再造”经验在全省推广。扎实推进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大城管”工作格局加快形成。不断深化国企改革,完成33家国有企业资产清查。机关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进展顺利。深化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医共体建设,市总医院挂牌成立,分级诊疗体系加快构建。

全面开放格局加快形成。聚焦主导产业招大引强,新签约郑州轨道交通、泊易达等项目31个,签约总额458亿元,其中超10亿元重大产业项目11个。引进域外境内资金165亿元,实际吸收外资1.9亿美元,完成外贸进出口10.5亿元。成功举办第73届全国建筑机械及矿山机械交易会。

创新引领作用显著增强。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35家、科技型企业47家、郑州市级以上研发中心14家。完成专利申请1553件、授权916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5.5件、增长10.2%,技术合同交易额完成4.5亿元、增长7.6倍。加快创新创业载体建设,中原智谷新增孵化企业51家、公共服务平台2个,培养高技能人才1100余名。

(六)加快绿色发展,生态环境全面向好

生态建设展露新姿。深入开展国土绿化提速行动,实施沿黄生态廊道等重大生态项目30个、总投资11.2亿元,实施新造林1.5万亩、抚育林8600亩。完成索河(桃贾路段)等美丽河道建设,创成森林小镇2个、森林生态村26个,森林覆盖率达35.4%。新建城区绿地65万平方米,绿化改造提升38.9万平方米,建成微公园、小游园9处。顺利创成国家园林城市,绿色成为城市最美底色。

生态修复成效显著。实施“三山”综合整治专项行动,建成绿色矿山2家,恢复治理矿山3300余亩,生态修复率达89%以上。大力实施土地整治,治理水土流失4067亩。持续开展“大棚房”及农地非农化整治“回头看”行动,盘活低效用地1300亩。系统推进沿黄生态治理,启动邙岭生态修复项目,加强河道工程及堤坝建设管理,及时有效排查处置黄河控导工程险情,确保黄河安澜。扎实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黄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点位整治顺利通过上级验收。

生态治理力度加大。深入推进“四水同治”,启动丁店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大力开展环保专项检查,排查整治排污口144处,完成涉VOCS企业、“一企一策”治理21家,路检路查重型柴油货车1.6万辆,立案查处违法案件485起。全面开展河湖“清四乱”“三污一净”专项行动,综合治理河道21公里。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覆盖率达85%以上,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0%。

(七)突出普惠共享,民生福祉日益增进

社会保障扩面提质。坚持把财力优先用于民生事业,民生支出61.1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8.3%。落实就业创业、援企稳岗政策,新增城镇就业5225人、转移农村劳动力8529人。民生保障提标增质,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至每人每月730元、511元,新增社保参保1.6万余人;完成符合条件退役士兵社会保险补缴任务。持续提升养老服务水平,新建城乡养老服务中心9家,获批国家养老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开展四类重点对象医疗救助3566人(次),兑现残疾人两项补贴8359名。实施慈善项目30个,募集善款2406万元,发放救助金2337万元,惠及群众2万余人。建成保障性住房6860套,回迁群众1万余人。

社会事业均衡发展。54件民生实事全部完成。9所中小学、幼儿园建设项目实现招生,新增学位1.1万个。设立荥泽教育基金,接受社会捐赠1425万元;完成61家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中小学午餐供餐和课后延时服务实现全覆盖。高考清北录取人数稳居郑州县(市)首位。市人民医院(一期)建成投用,完成省级健康城市(试点)建设任务。升级改造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90个,新建社会足球场6个、城市书房3个、博物馆2个,文化惠民工程惠及群众8万人(次)。高村乡韩常村被授予“河南省楹联文化第一村”称号。

社会治理力度加大。深化平安荥阳建设,依法打击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阶段性成效。健全完善应急管理责任体系,推动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强化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强化信访矛盾源头治理,积极引导群众依法逐级反映诉求,越级上访量有效降低。积极落实退役军人政策,大力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国防动员、“双拥”工作持续深化。同时,人事、统计、气象、档案史志、外事侨务、民族宗教、老干部、妇女儿童等各项事业取得新进步。

我们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自觉践行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认真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持续优化机构设置,不断理顺职责关系,政府职能体系更加完善,施政能力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扎实推进常务会议学法、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化常态化,清理规范性文件264件;召开市政府议事会议9次、常务会议28次,依法研究决策议题284项。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高效办理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239件,办结率100%、满意率99%;全面落实基层减负各项措施,政府系统召开会议和下发文件数量分别减少11%、72%。全面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工作,发布26个重点领域信息5500余条。积极主动回应社会关切,认真办理市长电话、网民留言反映问题1.7万件,回复率100%。完成审计项目139个,为财政增收节支2.1亿元。

各位代表!

回顾过去一年,困难多于预想,结果好于预期,成绩来之不易。最深远的影响是全市发展思路的明晰和战略定位的提升,锚定选准了荥阳突破发展的路径;最突出的成效是一批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的产业项目相继落地开工,大幅提振了全市上下后发赶超的信心;最根本的转变是广大干部群众倍加珍惜、自觉维护疫情影响下来之不易的和谐稳定局面,社会风气持续向善向好 ;最欣喜的收获是发展载体持续夯实、城乡面貌加速蝶变、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荥阳各项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2020年各项目标的全面完成,标志着“十三五”胜利收官。“十三五”时期,我们始终坚持目标同向、思想同心、工作同步,紧紧围绕上级和市委决策部署,锐意深化改革创新,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全力以赴抓好发展,“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总体完成,“郑西新城、和美荥阳”建设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过去五年,我们坚持稳增长、促发展,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生产总值在淘汰近四分之一落后产能基础上达到546亿元,年均增长4.1%,人均生产总值突破8万元,年均增长4.7%。在实施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情况下,收支总量分别突破540亿元、670亿元,较“十二五”分别增长1.3倍、1.4倍,税收占比平均达7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4.9%、8.1%。经济社会发展持续走在省、郑州市前列。荣获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投资潜力百强县市、科技创新百强县等称号。五年来,我们始终以追赶超越的勇气逐梦前行,擎起高质量发展大旗,聚合全市人民力量,荥阳跨越赶超的步伐更加矫健!

过去五年,我们坚持盯目标、守底线,三大攻坚取得新成效。1.3万余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4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村集体经济均达到10万元以上,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污染防治攻坚战六项约束性指标全面完成,PM2.5、PM10较2016年分别下降19.3%、30.3%,索河等4条河流水质均达到地表水四类标准以上,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国土绿化提质增量,沿黄生态廊道初具规模,南部矿山生态修复成效显著。金融、地方政府债务等风险有效化解,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底线。五年来,我们始终以久久为功的韧劲涵养内涵,聚焦重点攻坚突破,聚力发展行稳致远,荥阳硕果累累的画卷更加绚丽!

过去五年,我们坚持促转型、调结构,产业结构实现新优化。三次产业比重由7.1 : 56.9 : 36调整优化为5.2 : 49 : 45.8 ;连续五届上榜“全国工业百强县”。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导产业支撑有力,轨道交通配套企业达28家,产值从2016年的8亿元增至30亿元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提升至13.2%;关停并转“两高一资”企业81家,在土地、环保容量等方面为转型发展腾挪了充沛空间。农业基础更加稳固,粮食产量实现连年增长,培育郑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46家。服务业成效显著,占比提高9.8%,全市接待游客人次、旅游收入累计增长12.8%、12.6%。五年来,我们始终以锐意进取的气魄丰富底蕴,革故鼎新破除藩篱,转型升级聚精会神,荥阳风华正茂的气场更加强大!

过去五年,我们坚持重融合、提品质,城乡面貌得到新改观。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79平方公里,“智慧城管”实现中心城区全覆盖,城镇化率达到60%,较“十二五”末提高8个百分点。新建改建、升级改造城区道路40条35公里,开工建设新型社区32个,建成安置房423万平方米,回迁群众4.4万余人。统筹实施生态建设项目138个,森林覆盖率较“十二五”末提高5.4个百分点;美丽乡村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城镇污水处理率达76%以上,打造省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12个。顺利通过第三次国家卫生城市复审。获评全国绿化模范县、国家园林城市、省级森林城市。五年来,我们始终以内外兼修的追求塑造形象,各项建设高歌猛进,城乡融合更进一步,荥阳郑西新城的气质更加鲜明!

过去五年,我们坚持抓改革、谋创新,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实施郑州市级以上改革试点19个,机构改革顺利完成,教育、文化等领域改革取得新成效。商事制度改革和营商环境建设成效显著,新增个体工商户2.2万户、企业9910家。累计增加高新技术企业72家、科技型企业206家。高铁西站日运行车次从开站时2趟增至29趟,覆盖全国主要经济区域。编制强链补链产业图谱,累计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62个,总投资突破5000亿元;引进域外境内资金、实际利用外资分别是“十二五”时期的1.5倍、1.3倍。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年均分别增长9.1%、3.5%。五年来,我们始终以改革开放的姿态激发活力,创新驱动心无旁骛,海纳百川广交朋友,荥阳开放包容的风貌更加昂扬!

过去五年,我们坚持惠民生、聚民心,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每年高质量办好民生实事,财政民生投入268.7亿元,是“十二五”时期的2.3倍;累计新增城镇就业3.1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3万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1232元提高至30149元。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实现制度和人群全覆盖,保障水平稳步提高。中小学布局调整和校舍安全工程基本完成,职业教育发展水平持续提升,义务教育超大班额全部消除,广大教师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待遇明显改善。省级县域医疗中心完成建设,市级公立医院全部达到二级甲等,信息化建设位居全省前列,集中带量采购药品及耗材平均价格降幅超过50%。城乡文体设施不断健全,群众性文体活动丰富多彩,民生幸福指数跃升至全省第2位。连续五年荣获省、郑州市平安建设先进县(市)。五年来,我们始终以民生福祉的改善托起幸福,点点滴滴汇集温暖,勤勤恳恳赢得满意,荥阳美好生活的图景更加多彩!

各位代表!

五年的历程刻骨铭心,五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五年,尽管遇到的挑战前所未有,我们始终保持昂扬的斗志,不迷茫、不畏难,科学研判、凝心聚力推动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使荥阳发展经受住了风雨洗礼。这五年,尽管面临的发展竞争日趋激烈,我们始终坚定创优争先的信心,不观望、不迟疑,高点定位、努力争创国家和省、郑州市各项荣誉,提升了城市形象,抢占了发展先机。这五年,尽管担负的任务艰巨繁重,我们始终恪守为民情怀,不动摇、不懈怠,统筹推进、全力以赴办好群众最为期盼的民生实事,让全市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这些辉煌成就,归功于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科学决策,离不开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的有效监督、鼎力支持,凝聚着全市上下的团结拼搏、共同奋斗。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为荥阳改革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的全市人民和广大建设者,向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向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荥阳发展的各界人士,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

思危方能居安,知忧才能克难。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荥阳发展和政府工作中还存在一些矛盾和挑战:目前疫情防控仍处在关键期,外防输入压力持续加大,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挑战依然不小;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培育有待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路径不宽,开放创新带动不足,发展质量效益亟待提升;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任务繁重,科创能力、人才引育有待加强,产业质态、产出效益还需提升;城乡建设仍有短板,城市功能尚有欠缺,乡村振兴步伐不快,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仍需持续发力;教育、卫生等优质公共服务供给与群众意愿还有差距,社会治理面临新情况新问题,部分领域风险隐患不容忽视;政府自身建设还需加强,治理能力、创新意识、改革本领、实干作风与新形势新要求还不相适应等。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不负人民重托!

二、“十四五”时期指导思想和重点任务

“十四五”是我市发展历史上重大机遇最为集中的时期,是各种优势潜力最能有效释放的时期,是破解难题补齐短板最为紧要的时期,是推进结构调整实现高质量发展最为宝贵的时期。我们必须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根据《中共荥阳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市政府编制了《荥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请大会审议。

《纲要草案》提出了2035年远景目标:基本建成“两区一家园”社会主义现代化荥阳。“两区”:一是黄河文化传承弘扬示范区。荥阳市黄河文化创新性传承、创造性转化走在河南省前列,文化形象更加鲜明,文化自信充分彰显,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基本建成具有国际影响、中国气派、古今辉映、诗画交融的文化荥阳。二是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城乡融合发展成为推进区域治理、建设美丽乡村、实施新型城镇化、加快改革创新的总抓手,全市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布局进一步优化,城区、社区、园区融合发展,城乡经济均衡增长,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一体化推进,汇聚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的磅礴力量。“一家园”:人民幸福美好家园。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低收入群体增收成果巩固拓展,城乡居民收入倍差持续缩小,基本形成中等收入群体为主体的橄榄型社会结构,人民全生命周期需求普遍得到更高水平满足,在公共服务现代化方面走在河南省前列。

“十四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南、郑州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系统观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大力实施“拥抱黄河、融入郑州”战略,着力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着力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着力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高质量,全力建设郑州西部新城,在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中担当作为,在推进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中奋勇争先,谱写荥阳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锚定2035年远景目标,聚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纲要草案》围绕“一城两区”发展定位和“一二三四五六”目标路径,描绘了“十四五”时期发展蓝图:“一城两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西部新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特色区、中原创新创业活力区。“一二三四五六”:“一”就是以加快建设郑州西部新城为总目标,这是郑州市委对荥阳的目标定位,是荥阳的使命担当。“二”就是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促进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两大战略引领发展,全面实施“拥抱黄河、融入郑州”发展战略,不断强化荥阳在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大局中的重要作用。“三”就是牢牢把握郑州市赋予荥阳“让美丽人居、美丽生态、美丽经济成为西部的鲜明特征”的“三个美丽”发展要求,积极构建郑州西部生态屏障和“西美”门户、全省创新创业最活跃区域。“四”就是加快建设现代装备制造板块、新材料板块、大健康板块、数字经济板块“四个板块”。“五”就是加快建设创新荥阳、富强荥阳、生态荥阳、宜居荥阳、人文荥阳“五个荥阳”。“六”就是努力实现“六个新”:经济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郑州西部新城功能实现新提升;生态绿色发展取得新进展;城乡融合发展取得新成效;人民生活水平实现新跃升;高质量党建开创新局面。

为实现上述任务,我们必须坚持“五个原则”:一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三是坚持新发展理念;四是坚持深化改革开放;五是坚持系统观念。突出抓好十个方面:一是强化创新驱动,培育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二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三是畅通内外双循环,拓展市场发展新空间;四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激发发展新活力;五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乡村新高地;六是推进新型城镇化,构筑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七是坚定文化自信,绘就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篇章;八是坚持绿色发展,打造地绿水美天蓝新家园;九是完善公共服务,实现人民幸福感新提升;十是加强共建共治共享,构建平安社会新格局。

各位代表!

《纲要草案》是市委“十四五”时期战略意图的具体体现,是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重点。是今后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和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凝聚各方智慧,承载人民期盼。全市上下要紧紧围绕规划提出的指导思想、发展原则、战略任务、发展目标,锲而不舍、久久为功,以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我们坚信,荥阳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三、2021年重点工作

今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年。当前,我们虽然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但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稳中向好的基本态势没有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要素条件没有变,全市上下凝心聚力谋发展的信心决心没有变,特别是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多重国家战略叠加发力,政策红利不断释放,为全市发展打开了广阔空间,赢得了先发优势。我们必须强化“领”的责任担当、“创”的科学精神、“闯”的进取劲头,做到明势、顺势、借势,以重点突破带动发展全局,努力实现“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7.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指标完成省、郑州市下达任务。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做好七个方面工作:

(一)着力稳定经济增长,增强高质量发展韧性潜力。坚持稳中求进、稳中有为,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积极应对下行压力,持续激发有效需求,确保全市经济行稳致远。

继续扩大有效投资。实施“十四五”规划,谋划启动一批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高质量项目,争取更多项目进入省、郑州市大盘子。聚焦城建交通、社会事业等领域,推动160个以上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360亿元以上。坚持项目为王、质量至上,聚焦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加快推进一批强基础、增功能、利长远的重大项目,以有效投入助推产业转型、提高发展质量。落实鼓励民间投资政策措施,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重点领域项目建设运营。切实做好政府债券谋划申报工作,争取更多项目获得债券资金支持,为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添续动力。

不断激活消费潜力。落实需求侧改革要求,围绕消费新热点,适应消费新模式,大力发展体验式消费、定制消费等新业态。鼓励发展线上线下融合等新消费模式,完善“互联网+消费”生态体系,培育壮大时代发展催生的新型消费。加快传统市场形态转型,鼓励改造为多功能、综合性新型消费载体,完善便利店、社区菜市场等便民消费设施;加快推进大溪地商业综合体、万达商业广场等项目,着力引进知名高端酒店,持续打造新型消费场景。以改善民生为导向扩大消费,完善农村流通体系,加快发展农村电商,提高城乡配送效率。适当增加公共消费,提高教育、医疗、养老、育幼等公共服务支出效率。

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全面落实上级支持政策,密切关注国家阶段性政策调整对市场主体的影响,完善政策“工具箱”,努力为企业创造稳定有序的发展环境。强化各类要素保障,加快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盘活,力争批回土地3000亩,保证工业用地供地1000亩。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放大产业发展基金作用,鼓励企业加大设备更新和技改投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企业竞争力。以“两个健康”提升行动及“三送一强”“一联三帮”为着力点,倡树企业家精神,加强企业家培训,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让各类市场主体都能在公平、公正、开放、透明的发展环境中健康成长、充满活力!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坚持系统思维、底线思维,统筹发展与安全,确保城市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严格管控政府债务,推进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密切关注财政运行情况,切实保障“三保”支出。重点做好金融领域风险防范处置,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稳妥防范化解企业风险,强化资产负债约束,维护良好信用环境。认真开展信访突出问题攻坚化解活动,确保上半年化解率达到80%以上。积极化解问题楼盘,有效防范管控房地产市场风险。

(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构建高质量发展产业业态。围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方向,强化创新引领发展,促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加快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

积极培育先进制造业新优势。坚持主导工业“一赋两培”,做足延链、补链、强链文章,加快推动“区中园”布局,不断增创主导产业领先优势,厚积新兴产业蓬勃后劲,焕发传统产业生机活力。荥阳产业集聚区谋划引进超亿元项目8个,海格通信等3个项目建成投产;围绕打造轨道交通全产业链,中车配套产业园力争新入驻企业30家以上。新材料产业园区谋划引进行业领军企业4家以上,研工光机等6个项目建成投产,加快春虹光电顺利落地。五龙产业集聚区继续完善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完成科技二路等道路建设,联东U谷等4个项目建成投产,谋划引进超亿元项目5家以上,推动泊易达科技产业园等3个“园中园”项目集中连片发展。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加快电子信息产业园建设,确保源弘电子建成投产;支持华煜光电与上下游企业开展深度合作,确保年产值达1亿元以上。坚持数字引领、绿色发展,推动企业“上云”,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实施“百企提升”数字化改造行动,加快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新增智能工厂2家;实施百万元以上技改项目50个。强化产业带动和产业配套,推进阀门、装备、游乐设备等专业园区建设,装备产业园新入驻企业20家以上,阀门产业园创建国家级阀门工程技术中心,建设小微园区2个。实施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工程和单项冠军、隐形冠军培育工程,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家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家以上。深化质量强市战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创成河南省质量强县示范县。大力实施标准引领工程,推动品牌建设,发展品牌经济,不断提升“荥阳品牌”知名度、影响力。引导支持成立产业联盟,提升本地产业配套率,促进产业链企业共生共荣。认真落实全省“百园增效”行动要求,深入实施“亩均论英雄”综合评价,扎实推进“亩均效益”创新引领、领跑者、效能提升“三大行动”。全面开展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和扩容增效,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完善基础设施,提升综合承载力,推动产业集聚区产城融合、争先晋位。

加快构建现代服务业新体系。编制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新三年行动计划,突出抓好现代金融业、科技服务业和贸易流通业发展,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健康园区围绕“生态+医养”发展定位,推进深业医养综合体等一批项目建设,郑州妇幼保健院、第八人民医院开诊运营。特色商业区围绕做大做强商贸业、科技服务业目标,以数字经济产业园为支撑,大力引进大数据等高成长性服务业,推动数字经济发展。落实挂牌上市“千企展翼”行动,加快企业上市培育。积极发展现代物流、研发设计、电子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优化提升现代商贸、文体旅游、健康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新增规上服务业及限上批零住餐企业30家以上。以创建省全域旅游示范县为引领,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办好特色节会活动,持续推动北部文化旅游带建设,进一步提升现有酒店、宾馆、民宿软硬件水平。

全力打造创新创业新高地。加速创新链、产业链对接融合,培育壮大科技创新主体,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0家、科技型企业35家。建立完善“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梯次培育机制,中原智谷新增孵化企业51家、毕业企业10家,力争创成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升,新引进技术转移服务机构1家,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4.5亿元。推进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引进新型研发机构1家,建成各类研发中心4家。加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引导企业务实开展创新,力争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1.5%以上。加快推进新材料产业园区创新创业综合体项目,做好沿黄科创带(荥阳段)和沿索河科创谷前期谋划,推动万山大学城建设,引进知名高校,着力打造全省创新创业最活跃区域。大力推广轻资产入驻“拎包办公、拎包入住”、重资产落地“签约即拿地、拿地即开工”服务模式,以低成本、高效率为科创企业创造最好条件。落实好“黄河人才计划”,进一步完善“1+N”政策体系,集中办好人才引进“一件事”,新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4个,用创新人才的“聚合”为高质量发展厚植根基。

(三)纵深推进改革开放,激发高质量发展动力活力。围绕制约发展的突出矛盾和主要问题,实施改革驱动、开放带动、环境推动,确保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发展。

更大力度深化改革。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完成与国家政务服务平台深度对接,推动更多事项集成办理。深化投资审批、工程建设等领域制度改革,确保项目从谋划生成、立项审批、开工建设一气呵成。以盘活用好存量土地为重点,加快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完善定价机制和竞价规则,推进产业用地政策落地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加快推进产业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大力推动管理机构瘦身强体,充分激发园区发展活力。落实国有企业改革部署,全面完成全民所有制企业公司制改制工作。积极做好财税金融改革,加大税源培育力度,全力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保稳定。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农业农村、教育文化等领域改革。

更高水平扩大开放。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举,加大产业类项目招商引资力度,完善招商引资政策措施,实施线索生成、专家评估、布局统筹、成果共享等推进机制,引进一批符合主导产业的行业龙头企业,力争新签约合同投资总额280亿元以上,引进超10亿元高质量项目2个。域外境内资金完成160亿元以上,实际利用外资完成1.9亿美元以上。积极拓展外经外贸,全年外贸进出口完成10亿元。准确把握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精准寻找与目标企业契合点,理解企业家产业投资路线,产生共鸣、建立信任,支持做优做强。积极扩大对外交流,深化科技创新等领域交流合作,不断提升荥阳知名度、影响力。巩固扩大象棋文化成果,支持举办第三届楚河汉界世界棋王赛等活动。

更大决心优化环境。秉承“办事容易不求人,法治良好有保障,开办运营低成本,生态宜居好环境,政商亲清易沟通,包容审慎能容错”理念,推动实现规则公平、机会公平、权利公平,全力打造一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以一件“事”为牵引,持续推进“一网通办、一次办成”政务服务改革,创新政策“免申即享”,最大限度减少对资源的直接配置,千方百计降低制度交易成本;以一“事件”为牵引,全面做好“一网通管、依法处置”改革,逐一梳理城市治理“事项”,理清权力、责任“两张清单”,着力提升政府治理效能。依托“郑好办”、政务服务网推出便民利民高频事项300项以上;围绕商事登记、人才引进和惠企利民,上线跨部门、跨层级、跨领域民生热点“一件事”10件以上。

(四)全面提升城市品质,优化高质量发展空间布局。遵循城市发展规律,围绕“城区—片区—单元—板块”城市架构,坚持规划引领、产业主导,实现活力街道、特色空间、有效通行、项目支撑,走好多中心、组团式、集约化城市发展路子。

用工匠精神建设城市。以“三项工程、一项管理”为抓手,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快郑上路、万山路等4条道路综合改造提升,以道路有机更新带动城市形态更新、业态更新、功能更新。强化“一拆五改三增加”,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工程28个。落实《深入实施城市建设提质工程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谋划实施城市提质项目67个,年计划投资11亿元。坚持域内畅通、域外联通,完成建设路等8条道路建设,配合推进焦平高速、郑洛高速(南线)实施,形成“两横两纵”区域高速公路通道。打通8条群众反映强烈、对交通影响突出的支小路、次干道,以“微循环”畅通“大循环”,以“小工程”解决“大问题”。加快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新增供水管网39.5公里、供热管网20公里,完成雨污分流工程7公里。扎实推进城市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实施网络基站增量提质工程,年内建成5G基站400个以上,争取乡镇、农村热点区域全覆盖。

用绣花功夫管理城市。深化完善“大城管”体系,加强城市数据运营管理,结合城市大脑“一网通管”建设,推动工作重心下移、执法力量下沉、管理事权下放。集中整治占道经营、私搭乱建等城市顽疾,加大学校周边区域道路整治,加强市政维修、架空线缆、施工围挡、保通道路管理,规划建设停车场2个,新增停车泊位3000个、夜间错峰停车泊位2000个,持续打造规范有序的城市环境。严格落实“路长制”,改造提升垃圾中转站、清运车,年底前全市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97%以上、回收利用率达到37%以上。扎实开展沿街立面装饰、户外广告、门牌招牌治理提升,持续优化市容环境。坚持全员参与,注重细节提升,确保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启动全市智慧路灯系统建设,完善老旧小区、背街小巷功能性照明设施,完成5条道路路灯安装工作,让我们的城市灯光璀璨、流光溢彩。

用先进理念经营城市。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推动政府、社会、市民同心同向,使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市民勤劳之手同力同行。以高品质规划引领高品质建设,抓好宜居健康示范区规划编制实施,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报批,统筹推进交通、管网等专项规划修编,科学谋划“成长坐标”。坚持大片区、内涵式发展理念,重点抓好老城区功能优化、中部城区更新改造、东部新城品质提升,科学配置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资源要素。树立城市土地经营理念,优化建设用地结构布局,新增用地优先保障新产业、新业态项目。坚持TOD发展模式,加强轨道交通站点与周边区域联动发展,努力将其打造为交通的节点、发展的支点、建设的亮点。深入推进老城区有机更新,加强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等规划管控,统筹做好建筑密度“减法”和公共服务配套“加法”。着力转观念、转方式,加快培养一批懂城市、会管理的干部,用先进理念、专业知识去规划、建设、管理城市。

(五)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支撑。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着力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粮食产量稳定在27万吨以上。牢牢守住耕地红线,持续巩固“大棚房”整治、农村违规占地建房整治成果,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提升“菜篮子”“米袋子”稳产保供能力,新建高标准农田1万亩。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切实培养节约习惯,积极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坚持质量兴农、品牌强农,扎实做好“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做大做优特色品牌。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持续推动“三变改革、五大合作”,加大土地流转、托管力度,稳步提高土地流转率。做好动物疫情监测防控工作,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实施农业园区化、市场化、品牌化发展,稳步推进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创建郑州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5个。完善“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创成省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2家、郑州市级以上家庭农场3家,实现市场主体与农民合作共赢。推广“乡村景区+精品园区+农业节会”乡村旅游发展新模式,制定实施支持农家乐、特色民宿等发展意见,加大招商引资,引入社会资本,着力打造乡村建设新亮点。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全面推进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积极创建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县)。

因地制宜深化美丽乡村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路村综合整治,串珠成线、连点成面、以面促片,强化规划引领,统筹整合财政资金,启动建设8个美丽乡村精品村、20个示范村,建设郑州市公共服务项目6个,着力打造沿黄、城乡结合部、南部山区(伏羲山)美丽乡村组团。探索推广以创意农业理念创新生态绿化模式,引进社会资本打造生态农业、五彩农业、大地艺术的观光型农业,推动村庄变景区、田地变田园,让土地形态得以重塑、田园价值得以重估。健全农村环境长效管护机制,开展垃圾、污水、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全覆盖,塑造乡村全域美格局。深化“四好农村路”建设,改造提升道路68公里。实施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启动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建设,让群众喝上安全水、放心水。围绕短期“治标”、长期“治本”任务时限,实施城乡结合部村庄综合改造,持续加大散乱污企业、违法建筑、黑臭水体、旱厕、垃圾乱堆乱放治理力度,确保6月底前完成“三清零”;加快推进26个工程类项目建设,不断强化“治本”基础。继续开展传统村落和文物古迹保护性开发利用,扎实做好石洞沟等古村落、古民居修缮保护。

持续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完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制度安排,落实“四个不摘”,健全防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做到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持续做好以环翠峪为主的西南山区扶贫投入力度,分层分类做好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救助,继续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帮扶。加大贫困地区特色产业扶持力度,强化产业发展支撑,提升带动增收效果。聚焦产业培育,实施村集体经济全域提升计划,推动文旅融合、农旅融合项目建设,做好涉农资金整合,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深化农村土地“三项制度”改革,加快土地确权登记成果应用,抓好土地整理、土地流转,管住管好农村宅基地,实现农田集中连片、建设用地集中集聚、空间形态集约高效。多措并举推进乡村治理,不断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启动农村人才归雁计划,吸引人才下乡、乡贤回乡、青年返乡。健全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确保乡村善治之路越走越宽。

(六)落实黄河国家战略,彰显高质量发展生态优势。遵循“重在保护、要在治理”,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全力打造宜居宜业生态城市。

持续抓好黄河保护发展。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规划》,聚焦“去风险、清乱象、强节水、优生态、美环境”,统筹推进防洪减灾体系和生态安全建设,提升保护和治理水平,保障黄河长治久安。贯彻“高标准北进引领北静”要求,以“一心两带四区多点”为统揽,突出生态绿化主体工程,大尺度、宽纵深推进沿黄河、沿邙岭、沿路网生态建设,新增绿化1700亩,年度计划投资1.7亿元。以“自然风光+黄河文化+慢生活”为重点,统筹推进“三横十纵”道路、邙岭生态修复项目建设,打造集生态性、文化性、服务性于一体的观光带。坚持节水优先,实施全社会节水行动,全域推进分质供水、循环用水,合理调配现有南水北调和黄河水资源,科学分配生活、生态、生产用水,实现以水润城、城水共生。讲好黄河故事、奏响发展强音,扎实推进沿黄文物保护单位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好“丰乐樱花节”“河阴石榴文化节”“象棋文化节”等黄河节会,形成一批具有黄河文化代表性的文旅产品。

着力打造绿色生态环境。以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为抓手,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优化树种结构,提升生态功能,着力打造郑州西部生态屏障。全域推进国土绿化提速行动,实施造林绿化4800亩、抚育林7000亩,干线公路及县乡通道绿化提升100亩,建设森林特色小镇2个、森林乡村15个。围绕增量、提质、升级,不断增加城市绿量,创成郑州市级以上园林单位6个,新增城市绿地30万平方米以上,建成公园游园6处。深入推进“四水同治”,加强“四库两河”水网构建,实施丁店、楚楼水库清淤工程,完成丁店水库除险加固主体工程。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突出精准、科学、依法治污,重点加强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确保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全面提升水环境质量,深化落实“河长制”,高标准治理索河、汜河等河流;启动扩容改造第四污水处理厂,加快推进第二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项目建设,完成索河污水处理厂等4个项目。严格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和疑似污染地块动态管理,开展地下水环境风险评估,严守土壤环境质量底线。

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调整优化产业、能源、运输和用地结构,坚决守好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优化交通运输结构,抓好“3+2”新能源车辆替代,推进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营运柴油货车淘汰。严格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依法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违规行为。严格工业企业绩效分级评价,大力压减低效产能,淘汰落后过剩产能,落实差异化用地用能政策,倒逼企业转型升级。积极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提升群众生态文明素养,最大限度凝聚生态环保合力。

(七)提升居民幸福指数,做好高质量发展民生答卷。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积极回应群众新期待,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落实人物同防、城乡同防、闭环管理,加强重点部位、关键环节管控,规范做好重点人员个人防护、日常监测和定期核酸检测。对重点场所采取严格的环境监测和卫生措施,落实重点人群排查管理和应检尽检。强化防控物资储备,有序推进新冠疫苗分批接种。发挥发热门诊等“哨点”作用,做好医疗检验、院感控制等工作。充分发挥“郑冷链”作用,确保进口冷链食品安全。巩固市人民医院、疫情备用救治医院软硬件建设,加快推进市疾控中心迁建项目,补齐公共卫生应急体系短板,筑牢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防线。

持续保障改善民生。全力以赴稳就业、促创业、优保障,打好社保降费减负政策组合拳,让“平均数”“大多数”“极少数”都更有获得感。强化就业创业服务,搭建精准对接平台,重点解决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问题,新增城镇就业5000人,调查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加大农民工工资清欠力度,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提高养老服务供给能力,发展壮大各类社会养老服务机构,建成投用老年活动中心,创成国家养老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示范区。积极推进社保标准化建设,统筹做好社会保险、城乡低保、优抚安置等工作,提高困难群体参保率和社会保险待遇水平。坚持“房住不炒”定位,把握土地开发节奏,加强楼盘建设监管,规范住房租赁市场。扎实推进26个安置房续建项目,新开工安置房项目6个,回迁群众1.5万人以上。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把握民生需求新变化,构建更高质量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新向往。严格落实教育资源布点规划,完成京城高中等14个续建项目,开工建设牡丹路小学等9所中小学,谋划启动市四幼等10所学校项目;持续推进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行动,高质量建设人民满意美好教育。持续完善分级诊疗体系,深化“四医联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推进中医院影像医技综合楼新建、豫龙镇卫生院迁建项目,保持市总医院良性运行;建设国家基本标准乡镇卫生院6个,逐步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常态化推进文化惠民,深入实施“双百工程”,编制完成秦王寨等9处生态文化公园修建性详规;持续推动文体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多功能运动场6个、城市书房2个,着力提高公共文体服务供给水平。培育道德典型,推进志愿服务,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持续做好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机制,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为群众创造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持续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高风险预测预防能力,夯实平安荥阳建设基础;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纵深发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深化基层政权建设,高质量完成村(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抓好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深入实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突出道路交通、建筑施工、城乡消防等重点行业领域隐患排查治理,坚决防范遏制各类事故发生。扎实推进“智慧消防”建设,不断提升事故灾害应对能力水平。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让群众吃得放心、用药安全。

四、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民心所望,施政所向。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我们将不断提升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依法治理能力,着力打造人民满意政府,让发展更有质量、治理更有水平、人民更加幸福。

坚持以对党忠诚浇筑为政之魂。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做到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把“以国家政治安全为大、以人民为重、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本”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听从党中央号令,紧跟党中央步伐,有令则行、有禁则止,不讲条件、不搞变通,确保党中央、国务院、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地生根。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不断提高意识形态领域舆情分析处理等能力。

坚持以责任担当彰显为民情怀。以敬民之心行简政之道,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精神,强化“作为”意识,提高“能为”本领,找准“善为”路径,聚焦人民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紧迫问题,一件接着一件办,积小胜为大胜,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回应群众期盼。突出目标引领,完善制度建设,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每项任务做到项目化、时序化、责任化。突出过程管理,建立全程督导机制,所有部门重点工作,定期通报考核,全程监督问责,确保真正落到实处。突出结果运用,建立科学奖励机制,把工作实绩与干部任用挂钩,激发各级担当作为、真抓实干。

坚持以践行法治促进公平正义。坚决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依宪行政,依法行政,制定实施法治政府建设规划,让政府规章制定有准度、权力运行有法度、严格执法有力度。按照“管理转治理、治理变服务”理念,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寓监管于服务之中,健全联合惩戒机制,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更好结合。启动实施“八五”普法规划,改进创新普法工作,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增强全民法治观念。不折不扣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舆论监督,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全力打造“阳光政府”。

坚持以廉洁从政永葆风清气正。坚决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加强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深化“以案促改”警示教育,让铁纪铁规成为政府系统的自觉遵循。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之以恒纠“四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持续为基层减负、为实干撑腰。严格控制行政运行成本,加强财政存量资金管理,持续压缩一般性支出,以政府的“紧日子”换取群众的“好日子”。支持纪检监察机关依法履职,推进审计全覆盖,强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廉政风险防控,保持亲清政商关系、和谐干群关系,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行者方致远,奋斗正当时。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下,锐意进取、扎实工作,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为加快“打造郑西新城、建设和美荥阳”、全面融入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主办单位:荥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荥阳市索河路71号 邮编:45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