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7863874/2016-00282
  • 荥阳市人民政府
  • 工作报告
  • 2012-04-14
  • 2012-04-16
荥阳市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2年4月14日在荥阳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市长 袁三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本届政府工作回顾

2007年以来,在郑州市委、市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务实重做谋发展、千方百计惠民生、全力以赴促和谐,“十一五”完美收官,“十二五”开局良好,顺利实现了市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创造了荥阳发展史上又一个精彩的五年。

过去五年,是科学谋划、务实求进,整体发展层次实现跃升的五年。五年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宏观调控趋紧等重大考验带来的冲击,我们紧抓中央扩内需保增长、中原经济区和郑州都市区建设等历史性机遇,立足荥阳市情,坚持先谋后动,提出了“打造郑州新组团、建设省会西花园、实现荥阳跨越发展”的总体思路,确定了“工业强市、生态立市、三产兴市”三大战略和“一心两翼”总布局,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综合实力持续增强,2011年GDP达424.7亿元,年均增长13.5%,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在2006年基础上翻一番,全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实力排名跃居第2位。财政保障更加有力,地方财政总收入达20.7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14.1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4.2%、16.6%;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比重创历史新高,达75.1%,比2006年提高了15个百分点。三大需求拉动有力,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出口创汇分别完成256亿元、118.5亿元和7544万美元,年均分别增长19.8%、17.3%和7.3%。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达18260元、10846元,年均分别增长13.2%、14.7%。金融环境持续优化,荣获“中国金融生态城市”称号,金融机构存贷比达61.7%,比2006年提升了37.7个百分点,实现了资金流出地向流入地转变。

过去五年,是转变方式、调整结构,经济发展质量持续提升的五年。“工业强市”成效显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9.4%,纳税超千万元企业达16家,少林汽车跻身“中国最具价值品牌”500强;全市产业集聚区实现营业收入36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96.2亿元,五龙产业集聚区入选全省首批“特色装备制造产业园区”;完成专利申请1412件、专利授权858件,新增省级以上名牌产品、优质产品29个,建立院士工作站2个,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县(市)”、“科普示范县(市)”称号;累计引进超亿元项目72个,郑煤机、中原利达等213个重大项目竣工投产。现代农业强势推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3.3万亩、优质经济林基地5万亩;新增郑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9家、标准化规模养殖场38个;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93个,完成“三品一标”认证50个,培育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个;改造中低产田8.8万亩,建成农技推广区域中心站5个,被确定为“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市)”。第三产业实现新提升,环翠峪、桃花峪景区创成国家“3A”级景区,二郎庙、刘沟、桃花峪3个村入选省级旅游特色村,广武“温泉·古镇”文化旅游产业园成为全省首批“服务业特色园区”,江南春温泉度假区、清华大溪地水上乐园等重点旅游项目相继投运,旅游总收入、总人次年均分别增长33.1%、31.9%。

过去五年,是拓展空间、完善功能,城乡面貌发生明显改观的五年。围绕荥阳城市新定位,高起点编制了“十二五”规划和郑州宜居健康城、沿黄旅游产业集聚区、南部山区、南水北调干渠生态保护区、新型城镇化等一系列重大规划,绘就了荥阳新一轮发展的宏伟蓝图。城市框架全面拉开,总规划117平方公里的宜居健康城顺利启动,“三院一校”入驻奠基,索河整治、郑西高铁荥阳站、京城路南延、织机路南延、豫龙安置区开工建设,为荥阳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大力完善城乡基础设施,马米线、S314(广武-古荥段)等公路改扩建工程全面完成,新建改建农村公路597公里,实现村村通公交;实施8座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解决19.5万人饮水安全问题,自来水普及率达85%;加快城乡电网升级改造,新建改造110千伏变电站10座,迈入省首批A类电气县(市)行列。不断提升中心城区功能,新建改造25条城区道路,新增游园26处、公共绿地142万平方米,建成了禹锡园、李商隐公园、文博中心、书画院等一批精品工程,对城市照明、燃气管网、污水处理等配套设施进行了升级改造,城市建成区面积由2006年的18平方公里扩大到26.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45.6%。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治,高标准实施了城市出入市口、高速公路下站口改造,率先在全省县(市)中建立农村垃圾“村收、镇运、集中处理”机制,困扰农村多年的垃圾处理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全省县(市)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实现双连冠。加快生态城市建设,新增造林面积17.7万亩,创成省级生态村18个,森林覆盖率五年提高了12.8个百分点,荣获省“林业生态县(市)”称号。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全省领先,43个村达到郑州市级以上示范村标准,探索出槐西整村迁建新社区、洞林湖五村联建等5种新模式。

过去五年,是勇于突破、排难而进,县域发展活力竞相迸发的五年。创新城建工作理念,运用BT模式建设道路、热源厂等市政工程。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组建城投、建投两大融资平台,累计融资9.6亿元。调整市乡财政体制,激活了乡镇发展活力,豫龙镇、京城办成为财政收入亿元乡镇。强化项目管理,出台政府性投资项目评审、重大招引项目评估、规范合同管理等措施,节约财政资金5800万元,重点项目开工率达83.8%。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市人民医院收归国有,率先在全省推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收支两条线管理,“医改”工作全省领先。优化教育资源布局,高中段学校全部迁入城区,民办公助学校改制基本完成;建立市政府班子成员分包薄弱学校工作机制,城乡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安全转移汜水镇窑洞坍塌受灾村民,成功营救31名被困黄河滩群众。坚持“三定一承诺”原则,健全安全保障和责任惩戒机制,非煤矿山综合整治受到郑州市表彰,12家煤矿企业兼并重组任务如期完成,中小企业安全监管标准化建设经验全国推广。稳步推进农村综合配套改革,流转土地5.2万亩,完成集体林权改革27.6万亩。实施审批流程再造,清理审批备案事项22项,减少收费项目27项,废止规范性文件78件。勇克“天下第一难”,成功安置南水北调移民4673人,提前两个月实现省定“四年任务、两年完成”目标。

过去五年,是改善民生、构建和谐,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五年。坚持每年实施一批实事工程,市财政用于改善民生的投入累计达84.7亿元。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孤儿救助标准达每人每月700元,“五保”集中供养率达70%;“新农合”基本实现农业人口全覆盖;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城乡养老保险试点县(市)”,参保率达99.7%。开展全民慈善活动,发放救助金2060万元,连续三年荣获“中华慈善奖”。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新建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1780套,发放廉租住房补贴452万元,改造农村危旧住房412户。实施扶贫开发项目126项,减少贫困人口8255人。推动以创业带就业,累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9亿元,新增就业10.5万人。繁荣文化体育事业,市图书馆、文化馆免费向社会开放,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大院实现全覆盖,戏曲音乐剧《人民的焦裕禄》获得7个国家级奖项;成功举办全市首届运动会,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称号。加大卫生事业投入,市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院急救综合楼主体完工,新建扩建乡镇卫生院6个、标准化村卫生所289个。城乡教育全面发展,新建改建中小学校33所,建成寄宿制初中18所、小学56所和乡镇公办幼儿园25所;高考优生数量稳居郑州前列,五年共有1.2万人升入本科院校。探索实施信访评估机制,建成信访联合接待大厅,全省首创“联合接访”模式,妥善化解小商品城资产处置等历史遗留问题。技防设施覆盖城乡,社会治安秩序持续好转,刑事案件发案率累计下降45.2%,公众安全感指数达95%以上。安全生产保持稳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连续三年实现双下降。

过去五年,是提升效能、优化服务,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的五年。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加强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联系,累计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和建议333件、政协委员提案503件。认真落实民主集中制和政府议事规则,修订《荥阳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完善市长办公会议、政府常务会议制度,政府决策更加科学规范。积极创建“法治荥阳”,深入推进法律“六进”,全民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办理市长信箱、热线电话1.4万件,群众诉求渠道进一步畅通。强化审计监督,开展审计及审计调查项目366个,促进增收节支1.6亿元。严格落实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土地招拍挂等制度,坚决纠正行业和部门不正之风,查处各类违规违纪案件716起。扎实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等主题教育活动,公务人员素质明显提升。加快基层民主法制建设,顺利完成“五五”普法和两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国防、人事、编制、人口计生、统计、民族宗教、广播电视、国资管理、人民防空、外事侨务、政务信息化、地方志、档案、气象和地震监测等各项社会事业也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五年奋进,步履铿锵;五年拼搏,波澜壮阔,我们绘就了一张科学发展的路线图,创造了一部负重前行的赶超史,唱响了一曲富民强市的主旋律。成绩的取得,得益于郑州市委、市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凝聚着全体代表、委员的智慧和力量,倾注了全市人民的心血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并通过大家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驻荥部队、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为荥阳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老领导、老同志,向所有关心支持荥阳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成绩令人振奋,经验弥足珍贵。五年的实践启示我们,必须把务实重做作为成事之基,我们真抓实干、夯实作风,无论是决策部署,还是工作落实,始终立足实际、遵循规律,注重打基础、管长远,努力创造对得起人民、无愧于历史、经得起检验的业绩。必须把科学谋划作为首要前提,我们果断决策、积极作为,谋划实施了一批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集中力量办成了一批多年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好事,抢占了荥阳新一轮发展的制高点。必须把改革创新作为动力源泉,我们解放思想、先行先试,通过改革市乡财政体制、搭建融资平台等一系列重要举措,有效破解了阻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必须把攻坚克难作为永恒追求,我们勇于担当、善打硬仗,以高效的执行力和顽强的战斗力圆满完成了移民安置、城乡环境卫生整治等重大工作,妥善处置了电厂关停、煤炭资源整合、非煤矿山治理、政府债务化解等各种复杂疑难问题,发展的内生动力加速释放。必须把倡树正气作为重要保障,我们规范行为、理顺关系,建立了绩效考核、行政问责、挂牌督办等一系列制度,开展了税收专项治理、违法建设整治等活动,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政府各项工作迈入良性循环轨道,形成了助推发展的强大动力。必须把民生福祉作为最终目标,我们以人为本、发展为民,加快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人民群众就医难、入学难等方面的问题逐步得到解决,以实绩赢得了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这是我们累积的宝贵财富,值得今后继续坚持和发扬。

五年的发展硕果累累,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一是三次产业结构仍不尽合理,“两高一资”型企业比重偏大,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服务业发展缓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二是城乡二元结构特征比较明显,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统筹发展任重道远;三是随着民生保障、项目配套、重点工程等支出不断增加,财政收支平衡的压力加大;四是信访维稳和社会矛盾化解任务繁重,迫切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五是部分政府部门和公务人员的工作作风、服务质量与人民群众和形势发展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对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改进。

新一届政府工作目标及建议

今后五年,是充满机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五年,也是荥阳放大优势、再创发展辉煌的关键五年。放眼世界,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仍是时代主流,为我们扩大开放创造了有利环境;纵观国内,中央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确定为今后发展主线,为荥阳推动经济转型提供了难得机遇;环视河南,中原经济区和郑州都市区建设的号角已经吹响,荥阳肩负着组团建设的重大使命;立足市内,历年来创业奋进累积的成果奠定了跨越发展的雄厚基础,荥阳将迎来一个大有可为的发展黄金期。我们必须以全局眼光和战略思维,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在日益激烈的区域竞争中先人一步,在更加复杂的宏观环境中破茧化蝶,奋力走在郑州都市区建设前列,不负历史的选择、时代的重托、人民的期盼!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紧紧围绕富民强市目标,坚持实施工业强市、生态立市、三产兴市主战略,以“一心两翼”为总布局,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以项目建设为抓手,高标定位、主动作为、务实求进,推动发展新跨越,加快打造郑州新组团,建设宜业宜居宜游新荥阳。

围绕这一指导思想,今后五年的主要目标是:综合实力更加雄厚。GDP年均增长1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4%,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在全省名列前茅;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提升,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为3∶65∶32。组团建设更具特色。宜居健康城核心区建设初具规模,承载功能趋于完善,郑州西部制造业基地、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休闲观光农业基地、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城乡环境更加优美。城镇化率提高到62%,城市建成区面积达48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40%;节能减排成效显著,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减少,生态环境切实改善,创成省级生态市。改革开放更加深入。行政体制、投融资体制、农村综合体制等各项改革取得明显进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实现新突破,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内陆开放高地基本形成。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10%,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公共服务更加完善,上学、就业、看病、住房、养老等问题得到更好解决,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更加文明和谐。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基本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市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提高;社会管理更加完善,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各位代表!五年看头年,做好2012年工作,对新一届政府开好头、起好步意义十分重大。主要预期目标是:GDP增长1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7%;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5%;节能减排完成郑州市下达任务。并力争实现更好发展,达到更高水平。为确保上述目标完成,重点做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在“三化”协调推进上走前列。优化空间布局。遵循“集约、内涵、组团”的发展理念,统筹市域内规划要素,推动城镇、土地、产业、交通、公共服务等规划衔接配套,实现城乡建设、产业布局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强全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启动城乡总体规划修编,编制全市域、试点镇“三化”协调发展空间布局规划,逐步形成“中心城市-中心镇和产业集聚区-新型农村社区”的发展新格局。坚持“全域覆盖、多规衔接、特色彰显”,编制城市重点区域、重大项目的修建性详规,完成城市西北片区、建成区停车场等专项规划;完成宜居健康城起步区控制性详规、核心区城市设计和豫龙镇、乔楼镇镇区总体规划,启动产业发展、市政基础设施、绿地系统规划编制及生态水系设计。完善城乡功能。强力推进城市组团发展,以索河整治、“三院一校”、郑西高铁荥阳站、京襄城遗址公园升级改造为动力源,助推宜居健康城建设提速;开工建设健康大道等7条道路,加快市第二污水处理厂建设,力促乔楼安置区、郑州银行综合培训中心、郑州食品药品监督检验中心、限价商品住房等项目尽快开工,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倍增工程入驻,统筹做好河南地矿产业园等项目推进工作。稳步推进“四类社区”建设,加快上海农工商旧城改造、豫龙镇蒋砦四村联建、崔庙镇郑庄社区等项目进度,精心打造广武、贾峪2个新型城镇化试点镇,抓好30个乡镇试点社区建设。大力完善城乡基础设施,抓好陇海路西延、中原路西延、科学大道西延、沿黄公路4条快速通道建设,升级改造S232、荥广路、荥丁路、郑上路和庙王路;加快桃贾路等4条道路跨南水北调干渠桥梁、荥泽大道跨陇海铁路高架桥建设;配合做好陇海西路、中原西路、科学大道与西南绕城高速互通式立交工程,做好索河补水、南水北调水厂及调蓄池等项目前期工作。改善人居环境。突出抓好科学大道西延等快速通道生态廊道建设,完成中原西路、石化路、索河整治绿化提升工程;启动南水北调干渠两侧生态保护区建设;完成森林资源培育2.4万亩,新增郑州市级林业生态村10个、林业生态镇1个。加快“光网城市”、“数字城市”建设,逐步提升城市信息化水平,市区光纤到户率达60%以上。以“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长效化”为目标,建立健全城乡管理综合考评体系。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健康教育,全面推进城乡环境卫生整治行动,持续完善农村垃圾“村收、镇运、集中处理”机制,确保7个省级以上卫生乡镇通过复审。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总量控制制度,加快污染全防全控体系建设,抓好化工、碳素、涉重金属等行业和企业的污染治理,大气质量优良以上天数达90%以上,创成郑州市级以上生态村16个。

(二)坚持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在壮大工业经济上谋跨越。提升产业集聚水平。按照“四集一转、产城融合”要求,明确功能定位,优化空间布局,突出主导产业,力争荥阳、五龙产业集聚区在省、郑州市位次前移。采取政府投入、银行融资、市场运作等多种模式,全面推进园区开发,建设标准化厂房18万平方米,抓好牡丹南路、泽众路等9条道路建设,加快完善供水、供电、供热等基础设施。采取异地捆绑、税收分成、要素配置等措施,引导同类企业、关联项目集中布局,新入驻投资超5000万元项目20个以上,完成投资120亿元,实现营业收入400亿元。完善产业集聚区管委招商、建设和服务功能,建立“责、权、利”协调统一的运行管理机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立企业技术服务平台,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所联合创建实验室、工程中心,新增郑州市级以上企业研发中心4个,建设省建筑机械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加快创新成果转化,申报专利300件,实现技术贸易成交额3亿元,争创省级以上名牌2个、著名商标3件。支持企业研发和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抓好电动汽车、非粮生物等先导产品研制、推广,新增规模以上高技术企业3家。深入实施人才发展规划,健全引进人才、留住人才、人尽其才的用人机制,鼓励设立国家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等人才载体,多渠道引进一批高层次、复合型、适用型人才,逐步培养一支懂经营、善管理、讲诚信、明规则的企业家队伍。推动工业扩量转型。综合运用土地供应、财税调节等手段,巩固发展建筑机械、阀门、铝及铝加工等支柱产业,加快培育新能源、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改造提升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突出政策引导,加强目标考核,推动建筑机械、阀门行业联合、兼并、重组,带动产业链条延伸,优化生产要素配置,促进企业扩张规模。通过“巩固壮大一批、承接引进一批、整合扩张一批”等方式,加快企业梯队建设,新增规模以上企业20家。设立工业企业做大做强专项资金,推动优质资源向少林汽车、四维机电等重点企业集聚。落实扶持政策,加强规划管理,引导中小微企业向“专、精、特、优”方向发展,新培育销售收入超20亿元企业1家、超10亿元企业5家。整合全市信息化发展资金,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创建“数字企业”30家。

(三)坚持以都市型农业为方向,在夯实三农基础上创特色。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依据郑州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规划,调整优化产业布局,积极发展安全、优质、生态、高效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着力打造省会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和休闲观光农业基地,重点在南部山区建设优质杂粮杂果生产示范园区,在南水北调干渠两侧建设苗木花卉林果生态保护区,在北部邙岭建设河阴石榴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区,在沿黄滩区建设优质淡水养殖示范园区。狠抓农业标准化生产,新建郑州市级以上标准化生产基地1个,新增“三品一标”认证4个。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新增郑州市级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新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3个、升级改造规模养殖场6个,建设荥阳市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和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服务站。深入实施《荥阳市沿黄现代渔业示范区规划》,新建水产良种繁育基地1个。持续改善农业基础条件。加大农田水利建设力度,升级改造机井500眼,整治索河、枯河部分河段,力争将仙鹤湖、竹园、饮马坑3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列入国家投资计划,配合做好桃花峪提水泵站项目。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3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加强农村路网建设,新修改建农村公路80公里,健全农村公路管养长效机制。全面完成农村电网改造,升压改建110千伏曹李变电站。积极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完成产业化经营项目2个,改造中低产田2.4万亩,新增旱涝保收面积2000亩。加快农村清洁能源建设,新增农村户用沼气池800户、大中型沼气池4座。配合做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认真抓好移民安置后期扶持工作。加快完善农村服务体系。规范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新增合作社10家,力争创成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试点县(市)”。健全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新培育科技示范户1000户,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5%。深入实施“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财政奖补项目,推动农村公益事业加快发展。启动新一轮扶贫开发,完成4个贫困村整村推进、452户扶贫搬迁和600人“雨露计划”扶贫培训任务,实现2300人脱贫。积极推进扶贫连片开发,增强革命老区自我发展能力。依托乡镇产业特色,结合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规划建设农民创业园。规范农村土地管理,鼓励承包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完成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引导集体建设用地有序流转。

(四)坚持以现代服务业为引擎,在产业层次提升上求突破。推动旅游产业提质。加强与大企业大集团的战略合作,对桃花峪、汉霸二王城、环翠峪景区实行整体开发、全面推进,抓紧编制控制性详规,力争环翠峪景区三年内创成国家“4A”级景区。加快沿黄旅游产业集聚区建设,支持新田生态城、虎牢关生态园、清华大溪地、江南春温泉度假区、河南中原第一影视城等项目深度开发,抓好广武山、南水北调穿黄景区及博物馆等项目前期工作,配合做好郑州黄河滨河公园建设。依托南水北调干渠苗木、花卉及水资源优势,拓展休闲采摘、户外体验、温泉度假等旅游新业态,精心打造特色农家乐示范区,着力将荥阳建成省会最佳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大力优化旅游发展环境,持续提升游客满意度,旅游总收入、总人次均增长20%以上。激活商贸流通市场。以建设中西部地区重要物流集散地为目标,依托高速公路出入口繁荣“道口经济”,加快河南阳光粮油饲料物流园、新大陆西部国际车城等重点物流项目建设,发展相对集聚、特色鲜明的物流产业园区。精心打造郑西高铁荥阳站商业圈,规划建设特色商业街区,引进大型城市商业综合体,新增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10家以上。深入推进“新网工程”,实施农贸市场、农村超市标准化改造,建成日用消费品、农业生产资料配送中心2个、乡镇连锁超市25个,力争农村超市覆盖所有行政村。引导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促进住房结构比例总体平衡,新建商品住房80万平方米,改造农村危旧住房6000平方米。促进文化资源开发。紧抓中央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机遇,积极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文化领域,促进文化与旅游、科技、教育等联动发展,催生一批具有荥阳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继承发展”的原则,深度挖掘象棋文化、嫘祖文化、姓氏文化等历史文化资源,综合开发苌家拳、黄河玉门号子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叫响荥阳文化品牌。以郑州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契机,着力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加快荥阳广电中心建设,力争市博物馆尽快免费开放,确保新文化馆、图书馆建成投用。继续开展农村公益电影放映、民间文艺展演、社区文化艺术节等文化惠民活动,巩固完善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大院、农家书屋等基层文化阵地,支持荥阳豫剧团创作演出,发展有线电视数字用户1万户。

(五)坚持以利民惠民为根本,在促进社会和谐上谱新篇。全面推进社会事业。以打造教育强市为目标,加大公共财政向教育倾斜力度,完成市一中、一小、第一幼儿园和20所乡镇公办幼儿园改扩建工程,启动市二中迁建工程,为全市教学一线教师配备笔记本电脑;加强学生接送车辆管理,整治校园周边环境,确保学生安全。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亿元以上;新增城镇就业5000人、失业再就业13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4万人。巩固完善“片医负责制”,改扩建汜水中心卫生院,创成“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举办全市第二届运动会。大力推动社会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和社会救助扩面提标,切实做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着力构建“覆盖城乡、惠及全民、功能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深化全民慈善活动,谋划更多慈善项目,拓展荥阳慈善品牌。扎实开展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和中日合作家庭保健项目,保持“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市)”称号。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健全信访听证、风险评估、快速调处等工作机制,妥善化解各类矛盾和信访积案,有效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完善“一网四级、一级多格、一格多点”防控体系,大力实施“筑网”、“强基”、“肃黑”工程,全面提升社会治安防控能力,公众安全感指数保持在95%以上。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三同时”制度,坚持重大事故隐患挂牌督办,加快推进“安全荥阳”创建工作,有效遏制较大以上事故发生。提高虚拟社会管理水平,加强特殊人群管理,抓好安置帮教和社区矫正工作,降低社会稳定风险。以“基层组织建设年”为载体,实施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升级晋档工程,加强村干部培训,改善村干部待遇,提升农村公共服务管理效能,着力构建“坚持依靠群众、推进工作落实”长效机制。巩固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成果,认真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持续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做好防震减灾工作,提升应急管理水平。认真做好工商、审计、政府法制、人民防空、外事侨务、气象、档案、地方志等社会管理和服务工作。继续为民办好实事。实施照明工程,安装郑上路(荥密路口-李克寨段)路灯,完成荥密路口、荥泽大道与郑上路交叉口高杆灯塔建设,完善植物园、禹锡园和三公像周边照明设施。实施畅通工程,改造京城路与新310国道交叉口等5处积水点。实施助残工程,资助100名贫困残疾学生每人每年1000元;对全市“三无”残疾人员每人每月发放生活补贴300元;对全市“低保”家庭中的精神病患者每人每月发放用药补助100元;将全市6岁以下贫困残疾儿童全部纳入免费抢救康复项目;完成残疾人免费就业培训500人。实施健康工程,每年免费为全市60岁以上老人作常规性体检,实现全市居民健康档案电子网络化管理;加大食品抽检比例,建立大宗肉类食品溯源体系,确保群众饮食安全。实施宜居工程,完成50个行政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任务;新建经济适用住房600套,完成2013年保障性住房用地征收和储备任务;新增供热面积30万平方米;实施城区物业管理全覆盖五年行动计划,完成6个老旧住宅小区整治改造及物业管理覆盖任务。

(六)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在增强发展后劲上蓄势能。加快项目建设。继续实施项目攻坚,力争全年新开工超2000万元项目50个以上,完成投资40亿元。按照“在谈项目抓签约,签约项目抓落地,落地项目抓开工,开工项目抓达产”的要求,争取香港和谐防灾减灾科普基地、润德信智能滴灌设备等项目尽快签约,力促江河重工起重机、康达精密齿轮等项目早日开工,确保兴事发科技产业园、源泰重工矿山设备等项目如期建成,推动海峡服饰、四维机电制造基地等项目及早投产,做好中原国际农资物流园、一帆机械建筑垃圾再生成套设备、新力电力供热机组等项目前期工作。完善日询问、周例会、月汇报、季观摩等推进机制,加强对项目投资强度、建设周期和工作进度的量化考核,力争重点项目开工率、竣工率分别达80%、40%以上。扩大招商引资。围绕传统产业整合、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旅游开发等重点领域,着力引进关联度大、带动性强的龙头型、旗舰型项目,吸引企业总部、战略投资者落户,鼓励大企业在荥阳投资注册、设立分支机构,力争引进域外境内资金73亿元、投资超5000万元项目30个以上,其中超亿元15个以上、超10亿元2个以上。坚持务实理念,增强避险重诺意识,切实提高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确保签约项目开工率、资金到位率均达50%以上。紧盯国家产业动向和投资重点,加强重大项目包装谋划,争取郑州市级以上重点项目25个以上。充分发挥区位、产业和资源优势,积极承接产业梯度转移,重点做好郑州市三环内大型批发市场外迁项目的招引工作。创优发展环境。以开展“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年”活动为契机,制定关于建设“四个最佳环境”的实施意见,着力营造高效的政务环境、公平的市场环境和良好的法治环境。完善洽谈、落户、建设、发展全程服务机制,确保项目引得进、留得住、能发展。积极争取用地指标,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规范国有土地管理,大力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完成耕地占补平衡1.3万亩。做大做优政府融资平台,规范发展新型金融组织,加大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全年计划融资30亿元、新增贷款17亿元。坚持“依法、阳光、惠民”的原则,有效化解地企矛盾,努力实现和谐征迁。出台全市统一的鼓励投资优惠政策,坚持现有企业新上项目和招引项目同等待遇,支持本土企业做大做强,营造全民创业环境。

全力打造人民满意政府

各位代表!承载着全市人民的热切期盼,新一届政府即将踏上征程。站在新起点,面对新形势,我们必须更加注重政府自身建设,坚持“三具两基一抓手”,深入推进“两转两提”,全力打造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让人民满意政府。

创新求变,建设开拓型政府。弘扬早动快干的精神、营造比拼争先的氛围,对拿准的事情敢于负责,决不缩手缩脚、患得患失;对遇到的难题果断决策,决不瞻前顾后、畏首畏尾。善于吸纳先进理念、巧于借鉴典型经验,改进方法、科学运作,有效破解土地、资金、征迁等发展制约。用足用好用活“先行先试”权,凡是不违背法律法规的,凡是对荥阳发展有利的,凡是符合群众利益的,都要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努力使荥阳成为改革的试验田、创新的先行区。

务实重做,建设责任型政府。全面推行重要工作目标责任考核、重点项目市级领导分包、重大工程挂牌督办等制度,坚决落实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和限时办结制,确保事有专人、人有明责、责有定期。坚持“一线工作法”,政府班子成员、部门主要负责人必须率先垂范、靠前指挥,做到决策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成效在一线检验。精简会议文件,减少迎来送往,腾出更多时间谋发展,集中更多精力抓项目,投入更多力量到基层,做到静心谋事、认真做事、全力成事。

执行有力,建设高效型政府。加大对行政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问责,强化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有责不担的惩治,做到急事急办、特事特办、要事快办。摒弃一切不该有的人为障碍,革除一切不必要的繁冗程序,实现“零停留”办公、“零关系”办事、“零利益”服务,着力打造“荥阳效率”。加强督查督办、严肃责任追究,综合运用评优评差、明查暗访、签订承诺书、定期评议等形式,盯住不落实的人、抓住不落实的事,确保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

规范行为,建设法治型政府。坚持依法行政,按照法定程序行使权力,依据法定权限履行职责,遵循法定要求管理事务,做到严格执法、文明执法、公正执法。完善集体研究、专家咨询、社会听证、风险评估等决策机制,做到所有决策都反映民愿、体现民意、集中民智,确保所有决策都经得起实践的检验、人民的评判。健全行政监督体系,坚决落实行政问责,强化审计监督、财政监管和行政监察,广泛听取意见,主动接受评议,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追究。

完善机制,建设廉洁型政府。认真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坚决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突出对工程招投标、政府集中采购、国有资产转让等公共资源管理的监管,加强对关键领域、特殊岗位、重要环节等行政权力运行的制约,完善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估,努力从源头上拓展防治腐败工作领域。加强制度建设,做到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以勤政为民的行为树立形象、以廉洁奉公的表现取信于民。

各位代表!荥阳宏伟的发展蓝图,坚定了我们跨越发展的必胜信心;荥阳广阔的发展愿景,增添了我们奋勇争先的无穷动力。让我们携起手来,励奋进之志、聚和谐之力、鼓实干之劲,在中原经济区和郑州都市区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创造更加灿烂美好的明天!


主办单位:荥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荥阳市索河路71号 邮编:45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