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基层供销社、市社直属各单位、机关各科室:
《荥阳市供销社2016年工作要点》已经市社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荥阳市供销社
2016年4月6日
荥阳市供销社2016年工作要点
一、总体工作思路
2016年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中发11号和豫发20号文件精神及省、市有关会议精神,围绕一个目标(争创全国百强县级社,把供销社打造成为农民生产生活服务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抓好两个方面(传统业务发展、电子商务发展),做实三件大事(社有资产监管、人才兴社、筹建再生资源回收交易市场),把握四个关键(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构建合作化的组织体系、规模化的服务体系、现代化的流通体系),统筹五项工作(综合改革、新网工程、安全稳定、修身行动、党的建设),为打造郑西新城、建设和美荥阳、实现“两个率先”做出新的贡献。
二、工作目标
2016年全系统完成商品销售额 620254万元,实现利润2153万元,化肥供应4.5 万吨;规范提升配送中心 2个,新建新型农村社区超市3家;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5 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 1个;新组建电子商务企业1个,网店5个;加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筹建再生资源回收交易市场;加快驻郑办事处升级改造;争创全国百强县级社,争创省级卫生单位。
三、主要工作
(一)创新体制机制,推进供销社综合改革
1、加强社有资产监管。在澄清资产底数的基础上,建立资产管理电子档案,实现资产动态监管。继续做好社有资产承租工作。建立社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探索筹建资产管理委员会。制定和贯彻《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加大审计工作力度,规范企业行为。
2、实施“人才兴社”战略。坚持开放办社,坚持选贤任能,把一些政治素质高、懂经营、会管理的企业管理、电子商务、文秘等专业人才,选聘到供销社,切实解决供销社后继无人问题。拓宽基层负责人选任渠道,鼓励“村两委”负责人、农村能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优秀大学生加入到供销社。
3、继续推进基层社改造。继续做好广武、崔庙两个基层社改革试点工作,形成可复制的经验和模式,逐步在全系统中推广。适应新型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农村社区化新形势,整合资源,组建区域中心社,辐射带动实力较弱的基层社恢复和提高为农服务能力。
4、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要通过劳动合作、资本合作、土地合作等多种途径,广泛吸纳农民和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入社,领办创办一批管理民主、制度健全、产权清晰、带动力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全年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1个。
(二)构建新型经营服务体系,强化为农服务
5、继续做好传统业务。发挥网络优势,做好农资、日用品、烟花爆竹等物资供应,全年供应化肥4.5万吨、商品销售 620254万元。
6、创新为农服务形式。在全系统内推广科技服务中心与“田田圈”合作经验,建立以信息化为手段、集农资销售、技术指导、测土配方、农民培训于一体的农业生产服务中心。
7、发展电子商务。紧紧抓住我市供销社为省社农村电子商务试点的契机,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组建电子商务企业,开通网店,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广为宣传,整合盘活实体经营服务网点,形成网上交易、仓储物流、终端配送一体化经营,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打造“网上供销社”。
(三)扎实推进项目建设,增强自身实力
8、持续推进“新网工程”建设。按照体制顺、设施全、实力强、效益好的总要求,规范提升配送中心2个,新建新型农村社区超市3个。
9、加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筹建再生资源回收交易市场。进一步完善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登记备案,规范再生资源行业经营秩序,提高再生资源回收站亭使用率,牵头筹建荥阳市再生资源回收交易市场。
(四)加强党的建设,为供销社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10、做好安全生产、信访稳定工作。健全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和市社监管责任,坚持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认真开展专项检查和重点行业、重点部位隐患排查,切实做到认识、制度、措施、监督、整改五到位,严防各类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切实做好重大节日,国家、省、市两会等重要时期和重点案件的信访稳定工作。要高度重视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医保、社保、低保和福利待遇等问题的沟通协调、矛盾化解工作。
11、强化干部队伍建设。扎实开展“基层党建提升年”活动,全面提升我系统党建规范化水平。认真落实“两个责任”,严格执行各项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增强反腐倡廉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建立能上能下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选优配强领导班子,切实改变领导班子庸、懒、散问题,提高执行力和战斗力。巩固“三严三实”活动成果,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
12、巩固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继续开展“修身行善,明礼守法”全民行动和“荥阳市公共文明素养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活动,通过开展道德楷模、身边好人评选、诚信企业评选、志愿服务等活动,使全系统文明礼仪素养、思想道德素养、身心健康素养明显提高,实现文明到位、文明到人、文明到心。
13、争创省级卫生单位。
14、统筹做好工、青、妇和老干部工作。